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九年级

22.2核能课件18

所属栏目: 九年级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核能1945年8月8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造成七万多人死亡、六万多人受伤;1945年8月10日,又将匆忙装配的最后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再次造成三万多人死亡、六万多人受伤。两座城市均遭巨大破坏。核能发现的历史回顾“原子”概念的提出以及电子、质子、中子的发现。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看不见、摸不着、无重量实心的无法分割的微粒“原子”组成。19世纪末——英国物理家约翰·汤姆逊在做阴极射线管实验时发现了电子。1914年——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钋和镭的发现1898~1902年——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核能发现的历史回顾质能转换公式的提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首次人工核反应的实现1919年——卢瑟福用氢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打出质子,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首次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制成1934年——居里夫妇用氦原子轰击铝靶,制得磷-30,首次获得人工反射性同位素。核裂变的发现1938年——德国放射化学家奥托·哈恩及其助手发现核裂变。。核能应用的反应原理概述:核能主要是指裂变能和聚变能。前者是铀、钚等重元素的核分裂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后者是氘、氚等轻元素的核聚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应用的反应原理1.裂变能裂变能来自某些重核的裂变。例如铀-235核的分裂方式有许多种,下面的式子表示的只是其中之一种:铀-235核裂变时除放出裂变能外还释放出平均约2.5个裂变中子,这些裂变中子又可以去轰击别的铀一235核,引发裂变放出裂变能和裂变中子。在一定条件下,裂变反应可以不间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就叫做链式反应。核能应用的反应原理2.聚变能聚变能来自某些轻元素的原子核的聚合。例如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太阳能实际上是太阳中进行的核聚变的产物,本质上也是核能。我们现在利用的煤炭、石油、水力等能源,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溯其源也是核能。至于地热资源,也是地芯内放射性物质衰变所发出的能量。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利用和赖以生存的一切能源,直接或间接都来自核能。人工核反应堆的诞生1942年12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体育场西看台底下的一个网球厅内,著名科学家恩里科·费米领导一批科学家,聚精会神地操纵着一座由40吨天然铀短棒和385吨石墨砖构成的庞然大物。下午3点25分,启动运行成功。这个庞然大物就是世界上第一座人工核反应堆。人工核反应堆的诞生A:核裂变的应用裂变核能已成为安全清洁经济的工业能源裂变核反应堆用途:动力堆——用于发电供热,合作为推进动力,核电站。生产堆——生产裂变材料。研究试验堆——利用射线进行研究。特殊用途堆——医疗等。分类(常见动力堆分类):压水堆,沸水堆,压力管式重水堆,高温气冷堆等。人工核反应堆的诞生B:核聚变的应用几十年来受控核聚变研究受到国际广泛重视,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开展各种试验研究,其目的是要实现核聚变能的和平利用,建立核聚变堆及聚变能电站。当前开展核聚变研究的最重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就是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1987年春,IAEA总干事邀请了欧共体、日、美、苏的代表在维也纳开会,讨论加强聚变国际合作问题。它们达成了共同协议,联合进行ITER概念设计和辅助研究开发活动。国际热核试验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氘氚燃料点火并持续燃烧,最终实现氘氚燃料的稳定燃烧。另外也进行聚变工艺技术一体化试验。人工核反应堆的诞生聚变能源不仅极其丰富,而且更加安全、清洁聚变反应时没有临界质量问题,燃料的装量少,即使失控也不会产生严重事故。氘、氚聚变反应中产生的氦是没有放射性的。聚变堆没有剩余发热的问题地球上的聚变燃料,对于满足未来的需要来说,是无限丰富的。聚变能源的开发,将“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能源需要§核能的应用◎核能的军事应用◎核能的和平应用核能的军事应用 三十年代末铀-235裂变的现象发现后,科学家认识到这是一种巨大的能量来源,有可能制造成威力空前的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链式裂变反应或核聚变反应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爆炸、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核武器可以制成弹头,由导弹、火箭运载,可在路上发射,在飞机上发射,或在舰艇上从水面或水下发射;也可以制成炸弹,由飞机投掷;还可以制成炮弹,由火炮发射,或制成鱼雷、地雷等,这些是

 

22.2核能课件18
上一篇:22.2核能课件24    下一篇: 22.2核能课件2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