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下册

《溶液的浓度》课标解读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溶液的浓度》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课程内容活动与探究建议1.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某种无土栽培所需的无机盐营养液。二、课标解读(一)本专题的地位和作用1.使学生进一步定量认识溶液,体验研究物质的定量方法。在前面两个课题中,学生从特点、组成、用途、是否饱和等方面对溶液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本课题的学习则促使学生进一步定量认识溶液,感受定量方法在表示混合物组成中的作用。2.使学生初步尝试将化学计算引入实验中去。本课题前,学生所接触的计算主要是与化学式、方程式有关的计算,虽经常会被放在一个实验背景之下,但由于没有真正在实验中进行计算,使学生未形成深刻的体会。本课题中,教材以两个不同的溶液配制实验(溶质加水、浓溶液稀释)为背景展开相关的计算教学,既使学生初步学会了有关的基本计算,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定量计算对化学实验的指导作用。本课题放在本单元的最后,因此相关的应用也会兼顾到前面的内容,综合性更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遇到的难度也相对较大。(二)课标要求在新教材中的具体体现新版教材在编排上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课标要求的。1.“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教材首先以实验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表示溶液的浓度,然后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再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温度一定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有上限的,当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上限时,对应溶液即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如下关系进行计算。/2.用化学计算指导溶液配制。该部分内容中教材是通过两道不同的例题让学生体会化学计算在实验中的作用。例题1向学生介绍了用固体溶质与水混合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计算;例题2则是明确了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这一计算依据。(三)结合新《课程标准》,分析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通过讨论与交流避免易错情况的发生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容易发生以下错误:(1)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中,将原溶液体积与加入水的体积随意相加来表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2)误认为溶液稀释时加入的水即为溶液中溶剂的质量;(3)将未溶解的物质质量也算入溶质的质量;(4)将溶液质量当成纯净物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于这些问题,通过以下方式加以解决:首先以黑板张贴或投影的方式尽可能多的将有问题的解题方案进行展示,再组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有效交流,最终找出问题的症结,明确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2.通过对比区分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因为都是定量研究溶液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往往容易将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混为一谈,教学中可就两个概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对比的过程中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时就以下方面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1)溶解度是用于定量描述溶质溶解性的,而溶质的质量分数则是定量描述溶液组成的,二者的描述对象不同;(2)当温度一定是,溶解度是唯一、不可变的,而溶质质量分数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3)当温度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与溶解度有关,溶解度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大,反之则小。3.防止过度挖掘,造成题目过难。化学反应中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实际上就是有关混合物的计算,教学中应以《课程标准》中混合物计算的某些要求为依据,科学命制或选择习题,以免造成学生学习上不必要的困惑。

 

《溶液的浓度》课标解读
上一篇:《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下一篇: 《溶液的浓度》重难点分析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