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3.1《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3.1《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存在,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想象、分析推理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分子的性质。难点是物质的构成。基于此本节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的设计思路,这节课是关于微观粒子的成理论知识,不比以往研究物质的性质学生比较感兴趣。本节课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讲解,会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而且难以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我将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增加了两个学生分组实验。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粒子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观察,想象,类比等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的理解微观粒子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进入充满神气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释宏观世界的物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授本节课以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下面谈几点体会。成功之处:1、创设教学情景是亮点。通过在教室喷洒香水让学生体验香水的味道,让学生感受到微观的粒子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小的看不见,从而引出课题。2、让同学们体验一下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说明分子在运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因研究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兴趣。3、我通过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学习规范的实验操作,比如:打开氨水瓶盖,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朝向手心。让学生通过PPT展示的内容告诉我如何去操作,培养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对教材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做了一组对照实验,将课本上的大烧杯改成密闭性更好的干燥器,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氨气污染环境。同时也增长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这种意识。5、我设计了两个分组实验,让学生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本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通过注射器探究液态物质以及气态物质间分子间间隔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习惯,从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6、本节课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再结合形象生动有关动画效果。让同学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分子间的间隔逐渐增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理论简单化。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有关微观粒子的知识。7、教态大方自然,语言有亲和力。不足之处:1、在做品红扩散实验以及分子运动实验的时候,由于溶液颜色变化需要几分钟时间,这个时间不能等,应该让学生看书。2、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鼓励有点儿少,表扬应该渗透到各个层次。3、时间分布有些不合理,显得有些前紧后松。为了追求课前教学设计中知识的完整性,担心所安排的知识讲不完,所以学生探究实验比较匆忙,在随堂练习时有些问题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4、板书设计应自己当时展示在黑板上,不要提前准备。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不足之处。继续努力,虚心学习。力争业务上的更大进步。

 

3.1《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上一篇: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23    下一篇: 3.1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