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第九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方法:

  “四步教学法”:第一步:预习质疑;第二步:讨论释疑;第三步:审美鉴赏;第四步: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回想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在我们即将离别童年的今天来学习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一向严肃庄重的鲁迅先生的童年又是怎样呢?

  首先,我们进行预习

  二、学生预习

  指导:

  1、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可以想象作者会怎样写这篇文章?

  2、鲁迅是我们很熟悉的大文豪,你能具体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3、快速浏览全文,印证指导1中你的想法,完成本文的生字词过关。

  三、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1、学生展示小组整理的生字词

  2、教师增补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为《新青年》写稿时始用“鲁迅”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要求学生笔记)

  四、文本学习

  (一)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c) 表明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本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本文又主要是通过他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来流露他的思想的。那到底是什么思想呢?下一节课我们将详细分析,深入欣赏。请同学们先思考思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不用说,同学们一定被作者精美的景色描写和细节描写陶醉了吧,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分析作者的写作高技,学习学习。(明确学习内容和重点)

  二、文本学习

  (一)研读课文

  1、研读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1—8自然段。

  ①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②勾划出景色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段落。

  ③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

  (2)根据上面的“指导与思考”分析第一部分。

  ①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写“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分析第一段: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 “似乎”与“确凿”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准确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最末一次相见也已隔七八年,故对百草园印象模糊,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而童年生活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

  ③分析第二段:(重点)

  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④及时练:“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⑤分析“捕鸟”两段: 请位同学们复述捕鸟的过程。 分析学生的复述引出本段写作的特点: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让学生勾画出本段的动词。 让学生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这一段的写作特点除了使用一系列动词外,还有什么特点? 2、研读剩下的部分

  ①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②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③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④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校教育吗?

  ⑤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

  3、提问:

  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校教育吗?开放性题,学生畅所欲言。适当评价。

  三、总结:

  从内容上我们讨论了本文的主旨,那么从写作艺术上看,本文又有什么特点呢? 极富情致的写景艺术 两相比照的结构特色 准确生动的语言运用 本文善于联想。作者写何首乌根而联想到成仙,写传说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写捕鸟便提到闰土的父亲,写学生读书而提到先生读书等。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上一篇: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下一篇: 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