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重点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重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本册课本的总体要求,也单元课文的特点,我们将单元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吟诵涵泳,熏陶感染,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灵气、悟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为了达到单元教学目标,我们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美,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审美,是主体以感性观照的方式对审美对象进行直接的感性的把握。审美,既是主体发现、发掘审美对象的美的素质的过程,也是主体内心品赏、评价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体验美在自身反映的过程。描写自然美的诗文,兼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多种美质。当然,本单元是初中教学的起始单元,要求不宜高。教学时一要注重朗读,二要注重品味语言。下面进行分解说明。1.感知课文的美情美意。课文是多重要素(包括审美要素的)的载体,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观照、解读,全都依凭读者的阅读意向而定。既然本单元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诗文,我们就应该抓住美情美意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赏美的过程。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在解放前就进入课本,放置于“描写文”的单元,关注其文体的若干要素,比如时间、地点、景物的种类等等;现在将它们当作优美的抒情文来读,不仅关注其内容,更品赏课文中的物象与意境的情状、品性,体验和品评课文美情美意作用于读者心灵的方式、量度,这将别是一番情味、意趣。2.赏析课文美的语言。课标提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教学目标。本单元都是辞意双美的课文,感知和理解美的语言和语言的美,这本身就是单元的教学重点,而且感知课文的美情美意也要通过品味语言美来进行。可以说品味语言是引领读者的感知力、领悟力通往课文的艺术世界的桥梁。成人读者也许凭着对作品形式与内容的直觉和精深的理解,可以急速地透过语言层面而探入作品底蕴;但学生的语言经验系统尚未建立,或虽建立却未强化和完善,语言的“屏障”仍阻隔着他们,所以仍须“淹留”在推敲字词、吟味语句语段的层面。当然,这一“屏障”并不是必然和永久的,学生完全可以品味语言作为“入口”,探入课文内蕴,感受作者情怀。过去的语言教学也许过多地重视语言的实用性,较少地注意语言的审美特性;现在这里的语言教学首要目标便是品赏语言的美,或曰美的语言。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都有品味精妙语言的题目,有要求积累诗文佳句的题目,有要求背诵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美感。《春》的练习题对朗读的重音和停连有所提示,有助于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每一次朗读,老师都应该提示方法,并提出改进意见。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关于重音和停连的知识短文,其中提到的朗读标记符号,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语言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化朗读。根据对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总结以及教学实践的观察,七年级的学生仍较多地沿袭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朗读的习惯,这正是本单元强化朗读教学的一个便宜条件。有人说,朗读是学生培养欣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也许有点夸大,但也说出了朗读之于教学的重要性。朗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篇篇课文都指导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单元提示明言“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就有加强朗读,以朗读为进入课文、接受课文的重要途径的意思。此外,各篇课文的练习都提到了朗读的背诵的要求。这说明朗读是本单元的重要的教学目标。第二,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激发情感,体验课文情境。义教课标说:“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习优美的诗文,注重情感体验可以说是抓住的根本。对“情境和形象”的感知、感受,即是发挥联想和想象。不仅要善于体验,还要能说出来。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与这些要求是相适应的。大量研究表明,审美心理主要由四种因素构成,即感知、理解、情感和想象。所以我们强调情感、想象等,是着眼于学生主体方面,亦即从学生的心理意识方面,改善、增进他们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下面也从两方面分解说明。1.发挥联想和想象。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专家所说:“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顾骧语,《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文学鉴赏”条))“感受”就是体验。欣赏文学作品的活动中的体验,最重要两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它们是文学性体验也是文学欣赏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使对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的人来说,联想、想象也是不可绕过的“门槛”。然而在成人那里是“开始”的地方,在学生这里可能就是较高境界。成人可能在感性化的欣赏之后,进入抽象的、理性化的思考;学生的欣赏则始终与形象相伴,不可须臾分离。从文学作品的功能实现和生成规律来看,作品的语言文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重点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