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意味深长的用词,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2.学会朗读,力求把握好停顿、重音、语调、语速和感情等。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3.准确把握文章中叙述与议论之间的关系,概括文章的主旨。4.理解不同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②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深刻含义的方法。2.难点: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情感。课时安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推荐安排2课时。《再塑生命的人》:推荐安排1课时。《十二章》:推荐安排3课时。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老课文,不管教材编排如何变化,总少不了它的位置。不得不承认其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范文形象。本文是一曲谱写童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文笔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本文通过对百草园中美丽景物和奇闻趣事的描写及对三味书屋中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将本文放在本单元第一篇有其目的性和示范性。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文章中语言表达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人、富含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技巧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作者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采用默读的方式,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归纳内容要点。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关键词句,感受“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3.试着站在小鲁迅和大鲁迅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写的主要事件,体会在这些事件中作者的态度。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②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美好与快乐。2.难点:①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②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那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记忆,思考鲁迅是怎样把童年时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小事的爱,真实动人地表现出来的。二、预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本文写于1926年,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把目光投向了旧事,希望借旧事的回忆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1928年由未名社出版单行本。“朝花”,即清晨的鲜花,指鲁迅在青少年时经历过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寻求慰藉。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家附近的私塾,鲁迅小时候(12~17岁)在这里读书。2.生字词检测。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shuài)缠络(luò) 竹筛(shāi) 渊博(bó)鼎沸(dǐng) 锡箔(bó) 脑髓(suǐ)蝉蜕(tuì) 秕谷(bǐ) 倜傥(tìtǎng)鉴赏(jiàn) 攒成小球(cuán)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提示。默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式,与朗读相比,默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默读时,请大家注意:“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词,可以猜读或者暂时跳过去。默读有字数的要求,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我们可能暂时还达不到这个速度,但可以试着使用这种读书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2.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结构。(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明确:文题出现的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

 

七年级上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4
上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