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讲解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曾经多次被选入教材,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这次将其选入学习单元,再次彰显了本文的魅力。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课文的主题、作者的语言表达特色,把握文章的结构等。文章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全文包括两个部分:“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行文则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序来进行。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记叙了百草园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这是课文的第一部分。接下来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三味书屋有趣的学习生活:“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第九自然段作为过渡段,从百草园自然地转换到三味书屋,衔接流畅。作者写百草园生活时,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百草园本来只是鲁迅故家里一个蔓草丛生、人迹罕至的极普通常见的园子,为什么在童年鲁迅的眼中,则是“我的乐园”呢?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两句整体写百草园,已能感受到鲁迅对于儿时趣味描述时的欣喜。然后具体写泥墙根一带“抓虫子、拔野草”的不受拘束的玩耍之乐。在“我”的眼中,这里的世界是神奇、生机勃勃、充满乐趣的。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里有一条很大的赤链蛇。”于是,文章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故事看似闲笔,却富有情趣,既表现出了儿童的好奇心,又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接着,鲁迅又写冬天的百草园,“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故事,那快乐,那情趣,尽在其中了。作者以童年的“我”的视角,追忆童年的乐园,让读者分享了美好的童真童趣。对百草园的描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其特点。第一,以符合儿童心理的笔触描写景物。不管是石井栏的“光滑”还是黄蜂的“肥胖”,非儿童心理感受不到;也只有一颗孩童的心,才会被那突然“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叫天子吓一跳;当然,也正是因了这样的童心,才会听到墙根儿里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才会被那神乎其神的美女蛇的传说吓得连长了草的所在都不敢去。第二,营造一个色香味俱全、春夏秋冬景皆备的世界。这一点注意从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比如:“碧绿”“紫红”“黄色”;“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长吟”“弹琴”;“又酸又甜”等等,真真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四季分明的百草园!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其中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整体上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几种顺序圆融地交织在一起,完美组合,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显得活泼生动、俯仰生姿。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并且细细体会。当学生感受到百草园的诸多特点后,对作者深蕴其中的情感也就有了顺理成章的体会和把握。百草园的生活并没有永无止境地延续下去。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到三味书屋去学习了。这里,注意体会第九自然段的过渡作用,看看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的。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选取行礼拜师、问“怪哉”虫、大声读书三个片段来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真实而生动地地再现了幼年学习生活的若干侧面。首先是先生表面严厉实则和蔼。“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先生的宽容、淳朴、亲切跃然纸上。而且“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这里的“好起来”是一个孩子真切的感受。启蒙教师的关爱使他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三味书屋的读书过程也充满了各种情趣:他们敬慕先生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他们一有机会就会从课堂溜出去到里面玩耍;课堂上老师要求他们读书时,他们会跟着老师一起,放开喉咙读,可读到后来,学生的声音渐渐地低下去,以至静了下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在那儿摇头晃脑大声地朗读着,这情景实在有趣;课间休息时,他们还会趁先生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好一个既严格又充满了童趣的三味书屋!这样的图景,和“最严厉的书塾”似乎有点儿不大相称,反差很大,但这恰是透露了鲁迅的创作意图,于“严厉”的环境中,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天性和本能。关于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描写,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联系时代背景来把握内容,根据关键的词语和语段,体会作者的情感。尽管在“我”的眼里,“百草园”“三味书屋”同样都充满了“无限的趣味”,但“百草园”“三味书屋”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生活空间。鲁迅为什么会对儿时的趣味印象如此深刻并作如此生动的描述呢?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首尾两段找到诠释。另外,虽然文章是以儿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讲解
上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篇)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含朗读、歌曲等素材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