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2.理解“奇迹”一词,领悟牧羊人像上帝一样改造自然,创造生命,给人们带来幸福、快乐和希望的精神。3.理解“多难”一词,感受牧羊人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2.理解“奇迹”一词,领悟牧羊人像上帝一样改造自然,创造生命,给人们带来幸福、快乐和希望的精神。3.理解“多难”一词,感受牧羊人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观看获奖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观后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做好复述课文的准备。2、学生起立,自己口头复述课文内容。3、请一个同学复述,其他同学补充。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写在题目旁边)三、探讨本文的体裁,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1.澄清教学文体和文学文体的分类教学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文体: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可以让学生说)2.重点区分散文和小说散文:类别有叙事、抒情、写景和哲理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内容大多是虚构。3.本文的文学体裁是什么?学生回答:散文(原因是本文以第一人称写的),为了解决这个错误认识,相机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4.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写作背景:这部短篇小说是让·乔诺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编辑被这个故事所打动,由此派人调查,结果发现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艾力泽·布菲的牧羊人,于是退回了稿子。1954年小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有人还在好奇故事的真实性。让·乔诺回信说,写的是故事,艾力泽·布菲是虚构的,同时声明这篇小说可免费使用。作者简介: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了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5.本文以“我”为叙事角度,有什么好处?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作出高度的评价,并且文中的“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另外由于“我”不是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因此对种树人的生活,实际上了解的并不全面,但是这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巨变,令我震撼,因此种树人的生活就更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四、快速默读,梳理情节,完成思考探究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描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生的语句,填写下表。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再见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五、再读课文,勾画圈点,品评人物,完成思考探究二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或简介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六、深入赏读,品味“奇迹”1.文中17段有这样一句“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请问“奇迹”是什么意思?学生:意想不到的事情词典:不平凡的业绩文中: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2.上帝能做什么事?改造自然、创造生命、平等博爱、给人们带来幸福、快乐、健康和希望3.上帝做到的事牧羊人做到了吗?都做到了。4.牧羊人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哪段对此有具体的描述?学生:20段5.同学们出声自读20段,朗读前思考一下应该用什么语气?学生:赞叹的、敬仰的、欢快而活泼的。6.学生齐声朗读20段,特别注意最后一句“一万多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的朗读,要读出敬仰和赞颂之情。7.引导学生关注“薄荷”一词在此处的深层含义。就像“桑”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的特殊意义一样,“薄荷”除了有一股令人舒服的清凉迷人的芬芳之外,它还是西方人餐桌上常见的一种调味料,有薄荷的地方就是有人居住的地方,以此来暗示这里现在充满着生活的气息。8.这个奇迹发生前情况是什么样的?哪段对此有具体的描述?学生:2段9.学生圈点批注重点词,如:“光秃秃”“稀稀拉拉”“废弃”“倒塌”“废墟”“干涸”等,并用悲伤、沉重的语气朗读第2段。再次体会牧羊人创造的“奇迹”。10.继续品读,体味“多难”⑴文中18段有这样一句“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8
上一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6    下一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