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精读中间叙述部分,圈点勾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与评价的语句、描写人物言行的具体语句,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规划人生目标。【教学重点】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教学难点】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规划人生目标。【教学准备】教师1.观看奥斯卡获奖影片《种树的牧羊人》,阅读绘本小说《植树的男人》,多角度感受课文内容。2.仔细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品味内容,感悟主旨。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段落,反复进行朗读,读出情感。并结合课文写出这样美读的原因。(100字以上)【教学时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入境,圈点勾画,分析鉴赏。【出示任务】我们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朗读,并结合课文说说这样美读的原因。大家一起再看、再体味、再读,在这种精益求精的反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反馈指导】与学生一起关注朗读者朗读中的感情基调,语气、节奏、重音等的处理。提示:(1)作者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示例: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这一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描写牧羊人。“戳”可以体现牧羊人用力,可见土地之坚硬。“放”“盖”动作轻柔,体现了牧羊人对种子的爱惜,对种树的执着,隐含了我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本段文字感情基调闲适,语气平静,节奏稍缓,重音落在他对植树这件事的郑重认真上。(2)作者直抒胸臆歌颂牧羊人的语句。第1段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第15段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第17段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第18段我从没有/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作者直抒胸臆,用表达敬佩赞美的形容词、用表达强调赞美之情的评价语句,赞颂这个“孤独”“勤劳”“有着非凡毅力和坚定信念”的牧羊人。这些文字感情基调激昂,语气惊喜兴奋,节奏明快,重音落在牧羊人的精神品质和植树成就上。(3)作者借环境描写来表现牧羊人的语句。(3)作者借环境描写来表现牧羊人的语句。“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语气失望低沉)。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这一段是环境描写,废墟的村庄、干涸的泉水、干旱的土地、坍塌的教堂钟楼,给在荒凉的高原上跋涉的“我”带来巨大的惶恐。这样与下文荒漠变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惊人的质变,更能突出牧羊人植树的成就,突出其精神的伟大。本段文字感情基调失望,语气低沉,节奏缓慢,重音落在惨败的现实和对水的渴望上。【小结】同学们朗诵得真好,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感情,才会有这样完美的展示。(二)探究主旨,思考人生。【导语】大家在朗读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除了对牧羊人的感动敬佩外,你还想到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有哪些?【出示任务】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课后“思考探究”中的习题三】【反馈指导】学生结合全文中的关键语句来谈认识。【小结】牧羊人种植树木,改造荒原,表现出人类勇于承担的责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这也是对人类毅力、勇气和担当精神的赞美。(三)联系生活,获得启示,规划人生。【导语】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生活。人生中有些痛苦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是否愿意受苦。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四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睡觉。为了自己热爱的马拉松,他决定把一天当作23个小时使用,另外的1小时要用来运动,每年夏季跑一次全程马拉松,秋季参加一次铁人三项赛,就这么坚持了20年。“不介意眼下的成绩,默默花时间累积奔跑距离,想跑快点就加速,就算加速也为时甚短,只为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其要领与写长篇小说并无二致。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决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这是他反复训练出的节奏感,令他年复一年保持高产。【出示任务】你是否愿意选择受苦?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这篇课文后,你会作出怎样的回答?【反馈指导】牧羊人的功业如同“上帝”,体现了人的力量。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上一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26    下一篇: 《植树的牧羊人》flash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