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理清文章层次与结构关系。3、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与理韵之美。二、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2、理清文章层次与结构关系。三、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与理韵之美。四、课程时长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三个臭皮匠赛过_______。(诸葛亮)那么同学们,你们来说说对于诸葛亮的认识吧!在你眼里,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聪明绝顶、有谋略、神机妙算、赏罚分明、忠心不二等。大家了解的诸葛亮都是他作为一名军事家与忠臣的一面。其实诸葛亮远不止这些才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吧。(二)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曾在隆中耕种,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后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对外,诸葛亮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对内,他又是一个注重培养与教育的父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诸葛亮的《诫子书》。(三)解题诫:告诫、劝勉子:儿子书:书信(四)初探课文句子对对碰(多媒体互动)打乱句子,让学生配对。明确:本文绝大部分句子的前后句整齐对称,读起来具有音韵之美。(板书:音韵之美)配对成功后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朗读。再齐读。体现文章对称之美。(板书)(五)疏通文意结合书下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进行文意疏通,在小组内交流。(多媒体每小组出示一份答案,推荐一名同学翻译句子。)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介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译作来,用来。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行:品行,德行修、养:培养俭:勤俭、节俭解释:道德高尚的人的品行,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远:形作名,远大的目标。非:不宁静:安宁平静解释:不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平静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广才:增长才干。广,扩大。须:必须也:句末语气词,表肯定解释:学习必须静心,(想要有)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则:就解释: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遂:最终守:守候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可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六)节奏划分(多媒体互动)古文无句读,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句读都是后人为便于理解而添加上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给下面几个句子划分一下节奏,每个短句只画一处,进一步感受其音韵之美。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例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通过朗读,我们不难发现,本篇作品不仅在句式上具有对称之美,在节奏上也极富美感,正是这两点构成了这篇文章的音韵之美。板书:节奏之美学生根据划分的节奏再次诵读。(七)思考探究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联系《论语》十二章中与颜回有关的一章:“贤哉,回也!……”追问1:结合今天所学内容,探究一下“回也不改其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颜回之所以能在简陋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还依然快乐地生活,是因为他不慕名利,看轻物质条件而一心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也就是他做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追问2:这句话的核心是哪个字?说说你的理由。明确:这句话的核心是“静”,因为屏除杂念和干扰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生活中,我们只有内心沉静,才会看淡名利,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这就是诸葛亮在文章中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诫子书教案    下一篇: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2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