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本内容
《猫》听课反思老舍笔下的《猫》虽文字浅显,但是意蕴深刻。听了沈燕艳老师两堂课的教学,我对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重要性的理解更加深刻了。首先,沈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配乐朗读,学生齐读,个别朗读……既便于学生对课文的了解与深入,更是活跃了课堂。随着朗读声的此起彼伏,老师也似无意的抛出围绕“说猫、说人、说文”三个话题的一系列问题,这三组问题设计精巧,除了内容的逐层深入,且三个话题涵盖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这三个“切口”,真是恰到好处,又要言不烦,让学生在读中领悟,通过领悟又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感情。这样一来,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角,老师则是一位引路人。因此,我认为一堂好课,必然少不了精心的准备,更少不了一系列精妙的问题。任何一篇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建立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的,问题的设计应该针对教学目标提出,沈老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就紧紧围绕着对课文主题的解读,一步一步的深入,既让学生学的深入,又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而且思维往往又是从问题开始的。但是,教师在一堂课上,不能过多地设计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的简单的回忆性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只让学生复述教材上的某段话作为回答。这样,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运用自己语言表述思想的机会,将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呢?除了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之外,关键还在于教师在问题设计上的引导。1、要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2、做好解题的指导。阅读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思维锻炼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问题的设计才是卓有实效的。
[ 下载地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