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狼》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2.理清故事情节,揣摩文中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把握文中屠户的形象。3.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习重点了解作者,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学习难点理清故事情节,揣摩文中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把握文中屠户的形象,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方法1.评点法:我们学习第17课《动物笑谈》一课的评点方法,把它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如对课文第一段我们可以这样评点:“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我们还可以这样评点:“文章开门见山,点出两狼,扣人心弦。”“‘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从用词造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性格特点、故事波澜等方面对课文的各段进行分析、评点。2.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①“留”,即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及专业术语等,照录不译。②“补”,即翻译时补出省略成分。③“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④“换”,即把古词(如“谪”“迁”等)换成现代词。⑤“调”,即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对联“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此对联的相关信息。2.不看注释,猜读课文;借助注释,再读课文,看看不懂的字句是否猜对了。3.人与动物之间也有争斗。描述这类关系的作品,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为了反衬人的渺小,还有的则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读时注意思考:本文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课堂导学第一课时一、初读感知(一)检查预习。1.请同学们在组内介绍自己根据对联“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查阅到的信息,选个代表在班内发言。2.给下面的字注音。缀()苫()眈()黠()瞑() 暇() 隧() 尻()寐() 少()时3.填空。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世称。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代文学家。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著有文言小说集《》。(二)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默读课文和注释,疏通文意,并按提示整理出需要积累的词语。1.重点实词缀行甚远()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顾野有麦场()弛担持刀()苫蔽成丘()眈眈相向()意暇甚()屠暴起()狼亦黠矣()2.常用时间类词语少时,一狼径去()久之,目似瞑()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3.词类活用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4.一词多义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以&投以骨&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之&久之&亦毙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二、合作探究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4.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哪些地方?5.文中的狼有哪些特点?6.本文前四段与第五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三、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第三则)蒲松龄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以吹豕之法吹之()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一屠暮行,为狼所逼。3.你认为选文中的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四、达标检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缀行甚远()(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顾野有麦场()(4)屠大窘()(5)弛担持刀()(6)一狼径去()(7)意暇甚()(8)屠暴起()(9)乃悟前狼假寐()(10)狼亦黠矣()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一狼洞其中(柴草堆)B.屠自后断其股(狼)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场主积薪其中(麦场)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五、布置作业1.搜集与狼有关的成语、歇后语。2.背诵课文。六、学习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狼》导学案
上一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导学案    下一篇: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导学案五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