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本内容
1234512341234【人类幻想性散文作品】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中国神话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中国神话多数发生在很古老的三皇五帝时代。我国最早的神话主要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我国最早的神话多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书中记载。(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汉人,作家,生于成都市新都区,享年85岁。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史》《山海经校注》等,编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本课时改为现在的题目。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而成的一篇神话。根据古代神话的记载,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女娲造人”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做出科学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的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开辟()女娲()莽莽榛榛()澄澈()掘()幽光()掺和()捏()踪迹()绵延()疲倦不堪()()pì◆生难字wāzhēnchénɡjuéyōuchānniēzōnɡyánjuànkān和和平和牌唱和和稀泥和面辟pìbì开辟复辟省shěngxǐng省事省亲héhèhúhuòhuó◆多音字澄chéngdèng澄澈澄沙chuàngchuāng创造创伤创开pì()辟偏pì()僻莽莽zhēn()日zhēn()完善榛榛臻澄chè()车zhé()澈辙chè()退撤jué()起()崛jué强挖jué()掘倔◆形近字【开辟】本文指古代神话,谓盘古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澄澈】清澈透明。【掘起】挖起。【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绵延】延续不断。【疲倦不堪】表示疲倦的程度很深。【神通广大】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用来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词语释义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复述课文。并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复述课文:天地开辟以后,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她觉得天地之间很孤独,所以想添点东西让它多一些生机,最后她用黄泥创造了人。之后,女娲觉得一个个用手造人太累了,就想到了挥藤造人,创造出了大量的人。最后她又让男女搭配,让人类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本文介绍了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5-16)第三部分(17、18)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写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写女娲想出使人类繁衍生息的办法—男女配合,繁衍生息。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3.女娲怎样让人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世间荒凉寂寞,非常孤独;她想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让世间显得生机勃勃。(1)揉黄泥成团造人;(2)挥藤洒泥造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创造后代再读课文,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她是怎么造人的?这么生动感人的神话,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外,还离不开鲜明的人物形象。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角:女娲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女娲?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1)“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了……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人物分析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了女娲也有人的喜怒之情,会笑、会假装生气。语言十分生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人,而不是一个神。“掘”“掺和”“揉”等动词用得极其准确,生动地描写了女娲造人的一系列动作和过程,表现了女娲造人时的慎重、认真。(2)“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3)“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心爱的
[ 下载地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