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朗读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外古诗词诵读诗词总览秋词刘禹锡(唐)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寂寥:清冷萧条。春朝:春天。排:推开。碧霄:蓝天。古诗今译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诗人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何当:何时将要。却话:回头说,追述。古诗今译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戊轮台:指守卫边关。夜阑:夜深,夜将近。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作者简介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古诗今译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赏析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谭嗣同(清末)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终古:烽火台名。簇: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束:拘束。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古诗今译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赏析这首诗反映着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朗读课件
上一篇: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课件    下一篇: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4份)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