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夜雨寄北》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白居易秋词刘禹锡了解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人称“诗豪”。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寥,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为什么诗人说“我言秋日胜春朝”?因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上了蓝天。夜雨寄北李商隐作者简介《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夜雨寄北李商隐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题解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品读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一个突兀而起的问与答,回答以它的不能确定而给人以失望。品读欣赏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意味着遥远的异乡,季节是凄清孤寂最容易勾动归思和寂寞情怀的秋天。时间也是寂静黑暗的夜晚,独居他乡的诗人也特别容易感受到寂寞忧伤的氛围。“涨秋池”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品读欣赏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借“何当共剪西窗烛”把现在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境界:何时能与你共剪烛花于秋窗之下,共话如今这种巴山夜雨之中两地的深深思念?那时,把如今这万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往事的欢乐。品读欣赏却话巴山夜雨时。对伤感辛酸的往事,人们总是带着一种不堪回首的心情。但在这,诗人偏偏要重提巴山旧事,不是咀嚼痛苦,而是在将来的重逢欢乐中来回顾今日的寂寞凄凉。这种欢乐式的回顾,一方面使愉快的重逢变得珍贵,更充溢着幸福感;另一方面那设想中将来愉快的重逢本身又照亮了今夕“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情景。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对妻子的关切和爱恋,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体贴入微,情深意切。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刘禹锡《秋词》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刘禹锡《秋词》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刘禹锡《秋词》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他日与妻子相逢时西窗剪烛的动人画面的诗句是:诗中写归家无期,雨夜愁思的句子是:把现在的时间推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中的境界,让亲人在不确定的氛围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诗句是: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夜雨寄北》课件
上一篇: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下一篇: 跳读和精读《西游记》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