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积累运用(22分)1.阅读下列语句,给句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①我花了一笔钱买下这只鸟,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我并不愚蠢啊!”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jī,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④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cuì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校新组建的篮球吹在全市中学生球赛上获得第三名,成绩差强人意。B.一些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C.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手不释卷。D.拍雪人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B.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使呼和浩特市在城区面貌、植被覆盖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C.呼和浩特地铁是第一个内蒙古自治区的建设地铁城市,共规划有5条线路。D.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4.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②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着,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葚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③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村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④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⑤大家一齐兴奋地扎进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肉厚、个大、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A.③①⑤④②B.③⑤①④②C.④①③②⑤D.⑤③②①④5.默写(8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中以富于创造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名著阅读(4分)(1)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上面语段中她是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一文。(2分)(2)“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晴,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性格特点。(2分)二、综合性学习(6分)7.少年正是读书时。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会让你在阅读时得心应手,收获知识,启迪思维,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以下是古今名人总结的读书方法,请你在仔细阅读后,完成(1)-(3)小题。(1)将下面四句名言从内容上分为两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②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③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学。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④“博览群书”。一个人一辈子只读那一类的书,范围很窄很窄,思想永远不能开禁。---周谷城A.①/②③④B.①②/3④C.①②③/④(2)请你再补充一个古代相关的名句,并写出名句的作者或出处。(2分)(3)在阅读《西游记》时,你采用了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举例说明。(2分)三、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诗歌,完成8-9题。(4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8.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风景画:连绵的梅雨、________、真挚的友人,和谐而富有诗意。(2分)9.请赏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闲”字的表达效果。(2分)(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13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

 

七年级上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上一篇: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11    下一篇: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答案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