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杀lù()宝鼎()国shāng()缅怀()惨绝人huán()悼念()cuàn改()2.根据释义写词语。____________: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____________: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____________: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____________: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夜晚,我独自一人留在山上,黑暗中看到两道绿色的光芒,顿时吓得毛骨悚然。B.因“五一”长假小型客车免高速费,所以有些司机驾车技术不高却也上了高速,致使引发了不少惨绝人寰的连环撞车事故。C.九旬老人被撞倒,女孩吓得惊慌失措,差点就哭了。D.“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建筑物,被誉“一部由石头垒成的史书”。4.下列句子中引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日本军官狞笑着打了一个手势,随着“嗒嗒”的机枪声,子弹像雨点般向人群飞来。B.我在大方巷“朝日新闻”办事处前的马路上,看到数千中国人被绑缚在一起连成一列长阵。C.田中军吉是日本第六师团第四十五联队中队长,攻陷南京时,他以“助广”宝剑连杀无辜中国人三百多人。D.两个杀人狂被美化成“英雄”和“武士”。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想起张纯如肖复兴①2004年,张纯如在她的小汽车里开枪自杀,让我分外震惊。那一年,是她的本命年,她才仅仅36岁——实在是太年轻了。②知道她,是从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注)那本书开始。那是1997年的年底。那年夏天,她曾经独自一人来到南京,采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收集南京的档案材料。其实早在三年前,即1994年,她就开始辗转世界各地,进行采访和收集材料的工作了。她用三年的时间,马不停蹄在世界很多地方采访、收集材料,才完成了这部书。③当我看到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翻译成中文出版的时候,除了对书中所揭示的史实感到震惊之外,还感到有些羞惭。“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日本有人死不承认,或不敢面对,对于遭受侵略的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段人所共知的历史。很多历史学人,一直在研究并挖掘这段历史,以前,也曾有过徐志耕的纪实作品《南京大屠杀》。但是,并没有更多的中国作家走进这段历史,并像张纯如一样,去以自己的生命追溯并书写这段历史。④后来,终于看到了严歌苓的小说和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毕竟这是后来的事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张纯如书写的“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影子。⑤张纯如的难能可贵,不仅在于她的勇气和良知,同时,也在于她的写作并不仅仅是对于已有材料的占有和梳理,然后加一些感喟的罗列再现,而是有她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是她艰苦工作,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沙里淘金的结果。是她发现了《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为“南京大屠杀”找到新的有力证据。她的书,便不囿于文学窄小的一隅,而是让历史走进现实,让文字为历史作证,为心灵和良知作证。⑥如果没有张纯如的这本书,“南京大屠杀”可能还会只是一段尘封的历史,甚至是被淡忘的历史。有了这本书,才有了后来美国的纪录片《南京》,让这段血淋淋而触目惊心的历史再一次走到世界面前。⑦在我国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我在央视看到了五集电视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第一集,主要介绍的就是张纯如。当我看到那样漂亮、那样风华正茂、又是那样正气凛然的张纯如时,禁不住老泪纵横。在纪录片中,我也看到了她的父母。她去世那一年,和我的孩子今年一般大。都是做父母的人,我可以理解他们失去女儿的心情。同样,我和他们一样,怀念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女儿。⑧张纯如只出版过三本书。我想起我自己,出版的书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她。但是,有的时候,真不能以工作数量论英雄。记得陈忠实先生曾经说:一个作家,一辈子要有一本压枕头的书。张纯如有这样的一本书。对比她,我很惭愧。⑨看完电视的那天晚上,我半夜都没有睡着,打开床头柜上的台灯,趴在床头,写了一首小诗,表达我对张纯如的敬意:纯如清水美如霞,魂似婵娟梦似侠。叶落是心伤日月,剑寒当笔走龙蛇。袖中缩手荒三径,纸上刳肝独一家。直面当年大屠杀,隔江谁唱后庭花?(有删改)(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又被译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1)从全文看,张纯如有哪些可贵之处?(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这种发现,是她艰苦工作,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沙里淘金的结果。(3)文章第⑧段作者写自己出书的数量,有什么用意?(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全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5)阅读张纯如的书出版以后引起的反响,说说你该怎样看待“南京大屠杀”,该学习张纯如的哪些精神。1997年,《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在美国出版。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研讨会也因此在美国哈佛及斯坦福等大学举行,美国新闻媒体都大幅报道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在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最受重视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
上一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随堂练习    下一篇: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