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0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学习写作人物传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象描写,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并体会其作用。2.品味文章中精彩优美的语言,并赏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赞美与崇敬之情。2.感悟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思路,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2.揣摩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语句,赏析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把握传主的形象。3.感知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的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作家作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其主要作品有《成功的秘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狼子野心》,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多部著作。《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高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三、熟悉课文,梳理知识脉络本文是一篇写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文。1.速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写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什么?前后对他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明确:文中主要描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前文(1-5段)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整体肖像;后文(6-9段)侧重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阅读第1-5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的,表现了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哪些特征?明确:第1段突出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尤其突出他脸的多毛特征;第2段用各种修辞形象地描写托尔斯泰面部的各个部位,表达托尔斯泰面部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第3段重点写面容表情,突出丑托尔斯泰陋的一面;第4段作者从多个方面、各个角度来写托尔斯泰的相貌普通和平常;第5段借外貌托尔斯泰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来表现的托尔斯泰外貌平凡甚至丑陋。2.分析至此,/托尔斯泰的形象是否与你想象中的有区别呢?请你将课文所描述的托尔斯泰形象简笔描画出来。本文的外貌描写十分突出,特征把握十分到位,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出托尔斯泰形象,更深入地把握的外托尔斯泰貌特征。3.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花大笔墨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特征的平庸呢?如此描写是否另有深意,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明确:(1)托尔斯泰外貌平庸甚至丑陋是他外貌的真实特征,是他作为俄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的特征,因此值得大笔墨刻画。(2)作者在文中大量用到“平凡、平庸、丑陋”等词汇描绘的外托尔斯泰貌,其实是为后文突出他的精神境界做准备。如第4段中“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已然超出外貌描写,渐抓的托尔斯泰精神境界,而反复出现的“天才的灵魂”一句也预示着前文的外貌描写是为其做铺垫的。4.阅读第6-9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明确:作者首先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深刻、有准确的洞察力,然后写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再写眼睛托尔斯泰的威力,用它托尔斯泰来观察社会人生,并对一切不合理现象进行批判。总结:作者在前文大幅度描写的外托尔斯泰貌,并以贬低外托尔斯泰貌为代价来突出后文对精神托尔斯泰世界的赞美,这样的写作手法叫欲扬先抑。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此手法写作的过程中,“抑”的部分不可一味求“抑”,同时要为“扬”的内容提供基本的暗示,如本文中反复提到托尔斯泰是“俄国普通民众的一员”这一句意蕴深刻的话,就是为后文的“扬”做准备。五、揣摩语言,体味修辞之美请你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进行赏析。1.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赏析:“低矮的陋屋”是普通民众才会居住的屋子,作者以此作比,不仅奇特形象,并与前文反复提到的托尔斯泰是俄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相对应。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赏析:将眼神比喻为利刃,眼神的效果夸张化,作者运用两种修辞共同突出托尔斯泰洞察社会的深刻与细致。六、深度解读,把握文章深刻内涵1.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强调托尔斯泰是“俄国普通大众的脸”?这样写有何深意?明确: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0
上一篇: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19    下一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