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13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和文学常识,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2.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3.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难点把握三峡四季江水的不同特色。一、新课导入介绍余秋雨散文《三峡》导入郦道元及其《三峡》。二、初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1.学生自读。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不会读的、弄不懂的字词作标记。2.听读。(1)要求学生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等,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范读,纠正字音,划出朗读节奏。(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几处重点句子,如(多媒体展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沿/溯/阻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3.小组朗读。(1)同桌互相监督,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2)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4.全班齐读。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三、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1.复习文言文的翻译六法。(多媒体展示)(1)“对”,即对译。(2)“换”,即替换。(3)“留”,即保留。(4)“删”,即删略。(5)“补”,即补充。(6)“调”,即调换。2.按照这“六法”,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疏通文意。3.请学生分组合作,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忙。4.指名学生翻译第二段(文词方面第二段难点较多),其余学生点评。四、合作探究(一)探寻美点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山的特点: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水势大水流急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秋:悲寂??凄凉?忧伤?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为什么这样安排?(结合课后题)?(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请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展示):(1)两岸夹水称之为峡,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征?(2)作者写了三峡哪几个季节的景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每一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3)面对如此美景,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1.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解决,把归纳四个自然段所描写景物及特征的任务分组布置下去。2.学生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发言的时候可按照示例,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表达。示例:第______段中写景的句子有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景物)的________(特点)。同学们说话的主要内容有:(1)第1段中写景的句子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通过间接描写,还是突出了三峡两岸的山遮天蔽日的特点。(2)第2段中写景的句子有“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季江水漫上小山包,顺势逆流,来来往往的船只都被阻断隔绝了。通过船都不能通过,反衬了夏天三峡水势之大,写出了夏天三峡水之奔放的壮美。(3)第3段中写景的句子有“春冬之时……良多趣味”,这里是写冬春两季三峡的特点,描写对象有水、山、树、草,写出了这个季节三峡景物清凉幽静之美。小结: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首段总写三峡概貌,后三段分写四季的三峡,而且在写景的时候能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景中有情,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3.文中写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矛盾?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明确:前后并不矛盾,前句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的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航。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4.课文以渔歌作结,有何用意(或有何好处)?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明确:渔歌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二)品味语言,赏析亮点1.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美,写得妙的地方(语句或段落)。读出来,并用“《三峡》真妙,妙在______,你看______”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文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三峡教学设计13
上一篇:《三峡》教案(表格式)    下一篇: 三峡教学设计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