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案17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1.领会课文内容,欣赏三峡风光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体会简练、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3.学会抓住特点、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三、教学方法引导、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从学过的两篇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幼时记趣》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简单有效的方法。)(二)导入《三峡》:今天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美丽的三峡并按照学习文言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完成三个任务——“读”“译”“理解”。检查预习情况:1.了解三峡。(1)给注释①补充内容:“《水经》是一本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2)学生板书三峡名称,同学们讨论三峡中最长的峡及根据。明确:根据原文“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可以确定最长的应该是“巫峡”,但根据科学测量,实际上是“西陵峡”最长,“瞿塘峡”最短。2.走近作者。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3.生字正音。郦Lì阙quē嶂zhàng襄xiāng湍tuān曦xī溯sù漱shù属zhǔ啸xiào(让学生将以上生字还原到具体语境中朗读)(三)朗读全文。1.教师范读。(建议文中的“裳”读“cháng”)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圈点勾画)。3.指名朗读(围绕朗读要求,学生评价,教师补充)。4.齐读(直到没有一名学生读错字为止)。(四)疏通文意1.借助工具书及文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翻译的标准:准确、通顺、有文采)2.在文中画出带“山”字旁的字词并解释,找出带“氵”旁的字词并解释。峡:两山夹水的地方。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嶂:高耸如屏障的山峰。巘:yǎn,极高的山峰。峻:高而陡峭。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湍:tuān,急流的水。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漱:shù,冲荡。涧:此指峡谷。沾:浸湿。3.在分析以上带“山”“氵”字词以后,让同学们思考:全文重点是写“山”还是写“水”,为什么?明确:重点写水。原因:①三峡的水最具特色;②注释补充的内容“《水经》是一本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4.三峡四时风光是按“春夏秋冬”顺序吗?为什么?明确:根据水势特点安排顺序:夏水最盛、最凶险、最具特点春冬清幽秋天凄凉。5.当堂训练:小试牛刀:翻译句子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⑤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在春、冬这两个季节,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五)理解:品悟、赏析。1.学生品悟、赏析。(学生评价,教师归纳)描绘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抒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深情。2.归纳总结全文。3.课堂检测。①写春冬之时水清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②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③最能表现三峡夏水水流之快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已疾也④直接描写高猿长啸的句子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⑤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⑥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六)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查阅资料,了解三峡今天的变化。附:板书设计。夏——奔放三峡(四时之景)春冬——清幽秋——凄凉《三峡》教学反思《三峡》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一篇。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刚起步。在学习《三峡》之前,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古代寓言二则》,第二单元学习了《幼时记趣》。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积累还显得单薄,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尚不大难,但要赏析文章,尤其是《三峡》这篇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峡教案17
上一篇:三峡教案12    下一篇: 三峡教案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