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三峡》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诵读感受三峡之美与作者情感。3、赏析品味语言,学习写景方法。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反复品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主要特点多角度写景的方法2、教学难点:通过研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赏析品味法、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投影三峡风光图片,创设优美的情境,教师穿插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导入《三峡》。二、走进名家,了解经典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水经注》是为《水经》所做的注解,《水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载河流水道的书籍,郦道元经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对其加以详细解释和纠正,并且介绍了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以及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等,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三、检查预习,疏通文意1.正音释义(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叠嶂()曦()月沿溯()素湍()绝巘()飞漱()属()引泪沾裳()(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略无阙处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素湍绿潭林寒涧肃自三峡七百里中2.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四、诵读美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节奏、停顿。投影示例:(1)自/三峡七百里中(2)或/王命急宣(3)清/荣/峻/茂(4)每至/晴初霜旦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本文描写了三峡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1)点拨启发:本文题目是《三峡》,“峡”字是什么意思?两山夹水为峡。本文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2)引导学生发现文中表现三峡山的特点的句子,并归纳其特点。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连绵不绝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高峻险拔(3)提示学生发现作者分别描写了夏季、春冬之时和秋季的水,而且它们都各有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结合文句,明确不同季节水的特点。夏水襄陵——水势浩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水退潭清林寒涧肃——水枯景凄五、精读美文,把握情感指导学生变换语气语调,朗读文中表现山水特点的语句,揣摩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连绵不绝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高峻险拔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浩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流湍急春冬之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喜爱秋季的水: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伤小结:从全文来看,作者通过描写三峡山水的美景,表现其独有的特点,集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六、品读美文,赏析写法1.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从动静、高下、颜色等方面指导学生欣赏表达之美,探究本段所运用的写景的方法。2.启发学生在文中寻找其他的写景技巧。3.小结:怎样将眼前之景流淌于笔端,化作优美的文字,做到情景交融呢?首先、描绘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其次、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来描绘景物。如动、静相互衬托;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可调动视、听、嗅、味、触多种感观多角度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还可以仰视、俯视、平视不同的视角写。七、总结教学,布置作业1.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千五百多年之前的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领略到三峡的壮美,体会到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品味本文优美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了描写景物的一些方法和技巧。2.作业:(1)运用本文学到的写景方法,请写一段文字描写淮河的美丽风光。(2)背诵全文。附:板书设计三峡郦道元山连绵不绝,高峻险拔赞美夏季水势浩大,水流湍急赞叹水春冬水退潭清喜爱秋季水枯景凄凄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三峡》教学设计
上一篇:三峡教案9    下一篇: 八上三峡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