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九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与朱元思书导入新课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富阳富阳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与杭州毗邻,距上海200多公里。富阳古称富春,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县,自古以来,人们以“江南何处览名胜,佳丽之地数富春”赞誉富阳。桐庐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富春江畔,距杭州80公里,西接黄山、千岛湖,东连钱塘江、西湖,坐落于西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段。被誉为上海、杭州的“后花园”,拥有“全国县级旅游之冠”的美称。富春江,全长110公里,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绕水生。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元)李桓(唐)韦庄(宋)苏轼作者简介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家世寒贱,好学而有俊才。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请。他有志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今存诗一百余首,所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创作背景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后来,他便到石门山中去隐居。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关于骈体文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特点:辞藻华丽、典故详实、音节铿锵、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避其短,不堆砌辞藻,基本不用典,自然流畅,清新高雅,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号为“吴均体”。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文体常识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骈句),少用散句。《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借助注释翻译全文。3.背诵并默写全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a.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b.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c.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朗读读准下列加横线的字: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成韵鸢飞戾天窥柯piǎotuānxuānmiǎolíngyīngyùnyuānlìkuīkē千转不穷窥谷忘反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通“返”,返回随意跟、随消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全、都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同样的颜色翻译词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附在整数之后,表约数,相当于“来”。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独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九
上一篇: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下一篇: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PPT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