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与朱元思书教案23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知识目标:⑴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⑵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⑶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⑷背诵并默写全文。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⑵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⑶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3、德育目标: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教学方法】1、朗读法。《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以旅游话题导入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解,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富春江以及赞誉过富春江的美文,从而引出本文的标题——《与朱元思书》。二、简介作者与背景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骨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2、背景《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三、读三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1、听名家朗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并且学习朗读方法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⑴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⑵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⑶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⑷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3、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A、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B、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C、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D、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四、品山水1、文章那一句话是总括富春江美景的?师生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2、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何处?异在何处?作者又是怎样刻画的?师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打开课件上的板书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急湍猛浪水之急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师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打开课件板书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负势轩邈山之形泉鸟蝉猿山之声横柯疏条林之光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五、悟山水: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谈谈你从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师生明确: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感受到一种

 

与朱元思书教案23
上一篇:与朱元思书教案20    下一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2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