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沉醉于山水生活的情趣3、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习重点: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难点: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的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二、预习导学,自主探究1、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缥(piǎo)碧湍急(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g)鸢(yuān)经纶(lun)窥谷(kui)2、简介作者本文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文学家,本文选自《艺文类聚》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风烟俱净(全,都)(2)从流飘荡(随着)(3)水皆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的水)(飞奔的马)(4)负势竞上(凭借)(5)互相轩邈(高,远,做动词)(6)泠泠作响(形容水声清越)(7)蝉则千转不穷(停止)(8)鸢飞戾天者(至)(9)经纶世务者(治理)(10)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4、参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译: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译:山凭借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忙于治理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一)读一读5听读听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词,再次熟悉。6字读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读准节奏与停顿。(二)译一译7自译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试着翻译课文。8互译提出自己不会译的句子,小组合作,师生共同解决。(三)思一思9、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采用总分的结构10、本文主要在写什么?用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主要在写从富春江到桐庐一带奇特秀丽的景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1、作者写了水的什么特点?怎样写的?作者抓住水的清和急的特点在写。作者用夸张的手法从水之色(缥碧)、水之深(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比喻的修辞,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了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12、作者写山之奇时,从哪几个方面在写?①、从山自身写起。山之高(皆生寒树: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从山上的其他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出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托山的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写出山哺育了万物。13、“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表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四)品一品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语言简练隽永,请朗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例:我喜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因为它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流速和气势四、应用迁移,拓展延伸比较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16.【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17.【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要点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版)
上一篇:与朱元思书学案九    下一篇: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