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2.能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学习重难点】1.能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课前预习助读资料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风格峻拔清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2.背景介绍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想要辞官到石门山中去隐居。3.文体知识《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骈文,又称“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讲求平仄,讲究用典。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词汇。《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经纶()窥谷()2.通假字。①蝉则千转不穷()②窥谷忘反()3.古今异义。①一百许里。古义:()今义:()②鸢飞戾天者。古义:()今义:()③经纶世务者。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任意东西()风烟俱净()横柯上蔽()猛浪若奔()5.翻译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课堂探究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课后练习比较《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的异同。参考答案:预习导学1.piǎotuānxuānmiǎolíngyīnɡyuānlìlúnkuī2.①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②同“返”,返回。3.①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者,可能。②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③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4.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轩: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上:名词做状语,在上面。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5.(1)(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课堂探究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直接和间接地,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之壮观湍急。静态:清澈;动态:急猛。3.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4.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5.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树林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课后练习提示:A.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湍急、清澈等共同特征。B.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或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下一篇: 《与朱元思书》flash朗读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