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练习五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东皋()薄暮()燕然()征蓬()hóu()骑 落huī() 采wēi() jīnɡ()门2.下列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徙倚欲何依(徘徊)B.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C.仍怜故乡水(可怜) D.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但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这样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B.《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有“诗圣”之称,精通书画,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C.“渡远荆门外”中“荆门”即荆门山,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门户。D.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野望》一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的诗句是:,。(2)崔颢的《黄鹤楼》中“?”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3)《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4)《渡荆门送别》中,诗人用移动的视角写群山渐渐远去,江水向广阔的平原奔腾而去的诗句是:,。(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在前贤那里寻找慰藉。7.试着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8.“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9.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所展现的画面。★10.诗中两次提到了“空”字,其意思和作用有何不同?1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飘转出“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B.颈联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C.沙漠中没有山峦树木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颈联中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感觉。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感受。13.颈联中的“直”“圆”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妙处。(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B.“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江上多变的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15.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五)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1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写诗人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初涨,云脚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春日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表现了黄莺争抢着向阳的树,燕子在飞进飞出地衔草搭窝。黄莺、燕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迎接春天,看着它们,使人们倍感生命的美好。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湖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D.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吟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写得生机勃勃。17.诗中颈联分别以“乱”“浅”来形容花、草,用词精妙,请简要赏析。18.班级最近在开展以“走近古诗词”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

 

唐诗五首练习五
上一篇:唐诗五首同步练习二    下一篇: 唐诗五首练习六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