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渡荆门送别课件28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李白渡荆门送别李白禄丰县彩云中学学习目标1、复习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2、结合写作背景,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3、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4、背诵并默写诗歌。写作背景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称“诗仙”。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朗读诗歌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解释字词①远:远自。②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长江南岸,其状如门,又与北岸之虎牙山相对,水势湍急,十分险要。③荆门外:指荆门以东,过此即入古楚国境内。④来从:作“来到”或“来向”解。⑤江:长江。 ⑥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⑦下:移下。⑧天镜:指水中所见一轮明月之影。⑨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色。⑩仍:频频。⑾怜:可爱。翻译诗句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分析诗句首联:远渡地点,出蜀目的。颔联:游动视觉,景色壮阔。颈联:水中映月,云霞飘飞。尾联:由景及情,思恋故乡。叙事绘景抒情阅读理解1、《渡荆门送别》写了何景何情?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诗人乘舟顺流而下,刚出三峡,两岸山渐次消失,长江进入广阔平野时的开阔境界。 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映在江水里的云彩和月亮的美丽形象。“飞”“结”是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生动而优美的画面。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写故乡的水送我至万里之外,情意何长!诗人借“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水,抒发了他热爱和思念故乡的强烈感情。 2、题目中的“送别”可以删掉吗?为什么?题目中的“送别”不可以删掉。因为,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它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所以,题目中的“送别”不可以删掉。名句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①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总结诗人选取日、月、江、天这样的瑰丽意象,显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主题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渡荆门送别课件28
上一篇:渡荆门送别课件23    下一篇: 渡荆门送别课件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