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这首诗的气韵。探寻作者从感怀传说到远眺风景最后抒发情怀的情感脉络,了解作者写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学习思路:“知——读——解——品——思——绘——评——拓——练”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唐才子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再如《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由此可见,《黄鹤楼》这首诗对李白的影响有多深啊!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一)知作者。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公元723)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极为失意。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二)知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三)黄鹤楼简介: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公元223年)。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关于黄鹤楼美丽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三、多形式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1、师范读,生练读。2、师生合作读,在吟诵中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节奏和内涵。四、解词译句。1、解词语。(1)昔人:指传说中驾鹤飞去的仙人。(2)空:徒然地。(3)载:年。(4)悠悠:遥远,无穷无尽的样子。(5)历历:清楚可数。(6)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7)乡关:家乡。(8)烟波:水波渺茫,烟雾笼罩。2、解诗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的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真是令人发愁!五、赏析全诗。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眼前的黄鹤楼生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小结:首联: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颔联: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颈联:写黄鹤楼前实景:江山依旧。对偶名句尾联: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六、品析探究。(一)品

 

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
上一篇: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10    下一篇: 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