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渡荆门送别教案五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渡荆门送别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诵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领会本诗的意境美。3.了解送别诗,并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送别诗。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在我国唐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下面老师就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这位诗人他是谁。(出示课件)看来大家对李白非常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渡荆门送别》(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背景简介:《渡荆门送别》是李白25岁第一次出蜀时所作。此时诗人,兴致勃勃,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背景介绍了解相关写作背景,为理解文意做铺垫)二、诗歌的听与读聆听:教师范读。要求:听范读,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文章有粗略把握)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读出情感划分停顿: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质疑:1.谈谈你的见解。2.谈谈的疑惑。3.谈谈你的感悟。(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让学生正字音、辩字形,划分停顿)三、再读课文翻译全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叙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写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近景俯视仰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情通过对诗文的分析我们再读一次这首诗(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学生对诗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把握诗人要表达的含义。)四、探究质疑找出诗中的写景句,并说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平野大荒月江镜云海楼连词成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文章的方法,并且可以学以致用。)主旨归纳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归纳、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扩展思考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鉴赏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背景知识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李白提到姓名的赠别诗就有400多首。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学以致用课前要求每位学生搜集二、三首送别诗,分小组研究问题: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有哪些?举例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分析巩固、检测所学知识,丰富学生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七、小结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内容写出两句对偶句(设计意图:检测今天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业及预习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请把你写的两句对偶句再进行打磨改编成一首送别诗。板书设计首联——叙事:地点、目的颔联——近景:平野、江流雄浑壮阔渡荆门送别绘景颈联——远景:月、云意境高远尾联——抒情怜水送行舟教学后记本节课着重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注重激发学生兴趣。2.读课文,让同学们正字音,翻译课文。3.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更好地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意图。4.找意象,通过加修饰词理解作者的情感。5连词成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6.扩展部分,找典型的意象进行说明,如“柳、夕阳”等。不足:表扬性的词汇用的少,语言重复使用率高,有些问题没有讲透,设计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表达方式的区分有待加强,表达方式可转变。在做李白的小专题,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有待加强。公开课学生生成性的东西比较重要,要加强教学的策略。总体来说,难度有些大,涉及知识面广,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具体的明确目标可以不设立那么多。诗歌鉴赏引导在具体一些会更好,能和中考更好地结合起来会锦上添花。

 

渡荆门送别教案五
上一篇:唐诗五首教案(表格式)    下一篇: 第13课《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