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五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红色经典阅读铜墙铁壁新闻封锁一个特殊的年代未解之谜红军?苏维埃?共产党的政策?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加拿大白求恩毅然奔赴抗日前线红色中国解谜之旅《红星》诞生:1936年6月,一位风华正茂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并在旧中国工作生活了八年的外国记者,数次去医院注射了天花、伤寒、鼠疫等一连串预防针后,带上一封用隐色墨水所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加“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的帮助与安排,由北平秘密出发,开始了充满风险与传奇的陕北保安之行。在红区安塞他惊喜地遇到“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却是第一个用温文尔雅的英语和他对话交流的周恩来。他听从周为其细致设计的92天旅程安排,在陕甘宁红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特别是他用“激将法”成功记录了毛主席亲自口述自己的历史,又采访了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高级将领,详细记录了长征中许许多多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四个月后,他依依不舍地惜别红都保安,满载生动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十几个记录本和大量摄影图片,凯旋而归。这位英俊潇洒、第一个冒险访问陕北,并向世界全景式客观报道“红色中国”真相与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的年轻人,就是中国人民最真挚的朋友、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他的这部魅力四射的经典之作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解题: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猜一猜内容?顺序?【美】埃德加·斯诺,新闻记者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北平-西安-保安-预旺-保安-西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不可征服的力量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读目录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目录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再读目录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关于红军造反者(45)贺龙二三事(54)红军旅伴(61)苏维埃掌权人物(68)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彭德怀印象(269)为什么当红军(274)红色窑工徐海东(304)“红小鬼”(339)关于朱德(355)选读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要求:速读,疏理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摘录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写下你的感受。(写在便利贴上)人物:周恩来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组织大罢工……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页第()自然段作者评论:造反者……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示例我喜欢的人物:主要经历: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作者评论:我的感受:分享交流人物:周恩来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52页第2自然段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与感动。示例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终愉快乐观!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的一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五
上一篇: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学习景物描写课件8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六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