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昆明的雨的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的写法。2.通过品读课文,赏析课文有“味”之处,了解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3.从文中展现出的昆明雨中的风俗人情,深入理解汪曾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品味语言,了解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中“情味”的理解。教学方法:设置主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意义的问题。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因而,雨也就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那么,在作家汪曾祺眼中,“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散文《昆明的雨》。二、默读课文,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1.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试着用文中词语概括。2.作者对昆明的雨怀有怎样的感情呢?请用文中句子回答。3.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文中写的事物各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活动:默读,圈画,并选择其中一个事物,用“我想念昆明的……,(是因为)……”句式来概括。三、合作探究,品析淡而有味的语言。要求同学们围绕“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动情的。”,选择1-2个段落来品读赏析文章,发现文章有“味”之处,并做圈点批注。(提醒同学,本文除了文字有味以外,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很有特色。)1.用“△△”标出文中反复出现,并与中心或情感有关的关键字词。2.用波浪线“”划出你欣赏的句子。3.用“?”标出你有疑问的地方,用“!”标出需要注意或有感想的地方。学生活动:学生带着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品味文中“平淡有味”的语言。教师点拨指导。教师示范: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这个词用在这里就把普通的写得高雅有品味了。预设问题:1.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滑,嫩,鲜,香。”能不能将逗号改成顿号?2.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这两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提示学生注意句末的标点符号。)预设:(咦)这种东西也能吃?!(哇/啊)这东西这么好吃?!3.“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文中还有哪些画面让人动情?品读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示范:卖杨梅的小姑娘:(1)朗读:“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声音娇娇的。”(2)品析:寥寥几笔,绘出一幅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刻画了一个娇俏、文静、可爱的女孩形象。她小小年纪就要靠卖杨梅贴补家用,生活应该是艰辛的,可她仍戴着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说明了她有爱美之心,对生活充满希望。小组合作品悟:《送缅桂花的母女》《雨中与友人小酌》等。四、课堂总结,推荐阅读。作者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思念。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是“明亮的、丰满的、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老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端午的鸭蛋》《人间草木》《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五、布置作业推荐阅读:1.《端午的鸭蛋》《栗子》。2.导读:《端午的鸭蛋》:了解作者家乡的端午习俗,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儿时的童趣,和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栗子》:了解各地栗子的做法,体会热爱美食的汪老对香甜味美的栗子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六、板书设计:《昆明的雨》昆明的雨、景、物、事形淡散而对昆明的深切怀念,热爱生活神有聚味教学反思:【推荐阅读】端午的鸭蛋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

 

八年级上昆明的雨的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    下一篇: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