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愚公移山练习三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愚公移山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厝()始龀()穷匮()万仞()魁父() 叩石() 雍南() 亡以应()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惧其不已也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无陇断焉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译文:(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北岸,行吗?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况且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C.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译文:天帝感到了他的诚心,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6.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这个故事说明了的道理。(2)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3)晋代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这一句而言的。(4)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标是:,。(5)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家人拥护的句子是:。?阅读课文,回答问题。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B.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C.投诸渤海之尾 诉诸法律D.告之于帝 运于渤海之尾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9.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10.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愚公移山》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1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4分)(1)荷担者三夫(2)赵兵果败,括死军覆(3)母置之,吾计已决矣(4)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D.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1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2)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1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2分)16.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新“愚公移山”》,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2)为了解决这

 

愚公移山练习三
上一篇:愚公移山习题    下一篇: 愚公移山练习有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