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在上一课时我们对课文《愚公移山》进行了整体感知,让同学们课外去背诵本文,会背了吗?生:(齐答)会!(齐背课文)师:背得很好!我还叫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愚公移山”的歌曲、绘画、文章、成语故事等,以便这一节课进一步深化学习,做了吗?生:(齐答)做了!(很多同学显出跃跃欲试的神态)师:好!这一节课我将会为大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现在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把你们认为最好的材料展示出来。(小组经过交流,推荐代表上台,老师打开投影仪,学生把材料放置在投影仪下)生:我们小组搜集到的材料主要是徐悲鸿的素描名画《愚公移山》(学生将画放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欣赏并作评介。)生:我们小组搜集到的材料主要是江涛唱的歌曲《愚公移山》(学生将一张光盘放入微机中熟练打开,并哼唱了两句。)生:我们小组搜集到的材料主要是毛泽东的文章《愚公移山》(学生拿着一本泛黄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把它到投影仪上,全是繁体字,还读了关键的段落。)生:我们小组搜集到的材料主要是成语“大智若愚、精卫填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还有同学想说)师(总结过渡):好,我们这节课还有很多机会,大家不急。同学们搜集的材料都很有价值!看来这个故事很有研究、关注的价值。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对《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这篇文章(师板书课题《愚公移山》(第二课时),点击鼠标,展示教学目标:1.能概括并理解本文的寓意2.会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3.能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深化,提高思想认识。)二.赏析感悟、交流讨论师:同学们,下面请大家围绕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点击鼠标展示:)1.你能按要求在文中找出下面的句子吗?表愚公移山的原因、目的和好处、方法、艰巨性、信心、结果的句子;表家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的句子;表智叟反对愚公移山的理由的句子。2.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吗?3.“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的取名包含了什么意思?你会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分析本文中的愚公和智叟的两个人物形象吗?生:(学生快速阅读、议论纷纷。)师:(教师在教室内个别辅导,同时目光在教室里搜寻、鼓励。短暂的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师:好,谁来说第一个?生:我来!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师:他不能搬家吗?生:(有人窃窃私语,忽一生大喊)他这是迎难而上!师:对,很好!生:老师,我来第二个。愚公移山的目的、好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师:愚公“年且九十”,都这么大岁数了,他移山为了自己吗?生(齐答):不是,是为了造福后代!生: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生:愚公移山的艰巨性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年且九十”;“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师:“叩石垦壤”,箕畚运土,说明工具简陋,劳动艰辛。“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也就越突出。“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映运土往返路程遥远,费时甚多。这些既说明移山任务的艰巨,更衬托愚公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决心。生: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师:这就是愚公精神的真正可贵之处。生:愚公移山的结果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师:看来神仙都同情、偏爱那些努力奋斗的人。生:(有不少同学在下边轻声议论和发笑)生:家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杂然相许。”师:你看,愚公他不顾年迈力衰,毅然决然,难怪他能得到全家的支持和拥护,使全家目标一致、团结一心。需要指出的是:“其妻献疑”,从另一角度强调移山任务的艰巨,反衬愚公意志的坚决。她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她与智叟不同。生:智叟反对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师: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你看,智叟认为人的力量有限,山高大无比,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只看到眼前的状况;而愚公却看到了斗争的前途。就连京城氏之子也欣然参与,这就和智叟形成了尖锐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难怪在愚公理直气壮的陈述下,智叟变得理屈词穷,哑口无言。生:(点头表示默认)师:刚才,同学们找得很准确。谁又能概括一下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什么寓意?(学生交头接耳、展开激烈的讨论,约2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生:本文塑造了愚公的光辉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移山填海、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惊人毅力以及“人定胜天”的美好理想。生: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生:说明了要取得事业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下定决心,认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的道理。生:赞扬了愚公的宏伟抱负和坚毅精神。师:概括得很好!“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的取名包含了什么意思?同学们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分析本文中的愚公和智叟的两个人物形象吗?(在其他同学的鼓励下,一名同学站了起来)生:愚公命名为“愚”,智叟取名为“智”。其实愚公的“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上一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5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