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赤壁课件25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赤壁杜牧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有《樊川文集》。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者简介杜牧有绝世才华,性格豪俊,有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政治腐败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使他常有抑郁情怀。怀古伤今,是晚唐诗歌一个重要主题。杜牧的咏史诗,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这首诗题材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即今湖北黄冈)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朗读课文赤壁(j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题材:咏史诗体裁:七言绝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取。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拿起经过自己又磨又洗辨认出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属于什么写法?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写出兴感之由,为后两句咏史抒怀做铺垫。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赏析探究写法:借物起兴借物抒怀以小见大“东风不与周郎便”指什么历史事件?指赤壁之战时周瑜借东风用火攻大败曹兵。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实行火攻打败曹军)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河北临漳西)因楼顶筑有大铜雀而得名。暮年享乐之地,台上住姬妾歌妓。春深:春色浓。二乔:三国时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小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代指有利条件、机遇等;“铜雀”指曹操;“二乔”指东吴命运,代指成功或者失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探究“东风”“铜雀”“二乔”各指什么?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王朝霞专项七17作者借反说赤壁之战的历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思想感情)周瑜:雄姿英发有机遇客观条件好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杜牧:绝世才华无机遇无法施展才华和抱负,英雄无用武之地诗人即物起兴,表达自己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也表达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有所作为。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了,这两句诗以小见大,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抒发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赏析探究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翻译+手法+感情)运用典故,借用“东风”“铜雀台”的典故,以“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说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缘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抑郁不平愤懑之情。从修辞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名校课堂10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妙处。)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反说其事,提出假设,以两个美女的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反向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的非常含蓄,委婉又深刻,别出心裁。王朝霞专项七17试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本诗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感慨,以二乔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这首怀古咏史诗,借用周瑜借东风战胜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主题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兴感之由感慨咏叹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议论,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叙事借古物来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杜牧

 

诗词五首——赤壁课件25
上一篇:诗词五首——春望课件20    下一篇: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1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