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教学重点)2.领会每句诗的含义;(教学难点)3.领会诗歌的主题思想;(教学难点)4.背诵并默写全诗。(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这是一首咏史诗。咏史诗古代诗歌一个重要类型。不仅是对历史的歌咏,更包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二、解题、背景、作者赤壁,山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这里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史之作。作者简介: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三、学习诗歌(一)朗读诗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读准字音:折戟jǐ铁未销xiāo磨mó洗铜雀què2.重点词语:①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②销:销蚀。③将:拿起。④前朝:三国时期。⑤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⑥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⑦磨洗:磨光洗净。⑧周郎:周瑜,吴军统率。⑨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3.翻译诗句: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二)分析诗句教师讲析:诗歌前两句,兴感之由。后两句,感慨咏叹。整首诗诗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接下来,请同学们诵读思考: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4.“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5.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以小见大,以大小乔的命运来代表东吴命运,写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胜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要重写了,表现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抑郁之情。)(三)齐读并背诵这首诗。引导学生边齐读边思考:1.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烽火硝烟)2.你眼前会出现哪些人物?他们都是怎样的形象?(曹操:若胜则横槊赋诗于长江,弦歌艳舞于铜雀,藏娇之缠绵,凯旋之得意。二乔,艳压群芳,顾盼生情。东吴领袖:指挥若定,风流儒雅)3.你还看到了谁?(杜牧性格: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有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4.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四)课堂小结: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史鉴定。而杜牧这样写,显然有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之感的意思。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同时也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四.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

 

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
上一篇:诗词五首—饮酒教案16    下一篇: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