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案4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词语注释①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②金陵:南京。③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④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⑤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⑥簪缨(zānyīng):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⑦收:收复国土。⑧倩:请。⑨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能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品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理解诗人情感,感受朱敦儒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反复吟诵,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中。难点:感受朱敦儒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岳飞《满江红》导入,引出写作背景。使学生对当时作者写这首诗的心境有所了解。《满江红》当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靖康年间(1126~1127),金兵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两个皇帝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在仓猝南逃的这部分人当中,有一个名叫朱敦儒的人。他靖康之难后南渡避难,客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后做了这首词——《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点评:慷慨激烈,发欲上指。(二)知诗人,解诗题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河南洛阳人,人称岩壑老人、洛阳遗民、伊川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朱敦儒家境优越,以清高自许,颇有西晋名士风度。一直生活在山水、醇酒、诗歌与美人之间。那时他已有“词俊”之誉。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靖康之乱,中原先后沦丧,朱敦儒离洛阳携家外逃。在这一段南渡流离生活中,无情的现实击碎了朱敦儒的山林清梦,让他亲身体验了国破家亡的惨痛。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是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例如《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这首词,“相见欢”是词牌,“金陵城上西楼”是词的标题。从“相见欢”这个词牌名就可知,“相见欢”的声律特征原本是用于漫吟轻诉的,表现愉悦就成婉约,而加入些悲情便就写成愁了。(三)读流畅,明诗意1、教师范读:听一听,如何读这首词?2、学生自读:读清字音,读清节奏。3、学生齐读。4、学生试读,学生点评。(字音,节奏)5、学生领读,其他跟读。6、教师引读,读出韵味。7、参照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词句。白话译文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8、试背9、资料助读,《靖康耻》相关画面。(四)想意境,悟诗情1、小组交流,品读词句。(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如:中原乱,簪缨散。)2、发挥想象,体会情感。3、有感情读词(齐读)4、小结(五)背古诗,重积累1、背诵,学生展示。2、延伸阅读,背诵品析。(杜甫《春望》)3、谈收获,(总结方法,感受爱国情怀)4、布置作业,运用今天方法学习诗歌,积累相关诗词、名言警句。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案4
上一篇:如梦令教学设计    下一篇: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