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级晏殊《浣溪沙》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浣溪沙》晏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2、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1、理清借景抒发人生哲理层次,体味描写的精妙2、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1、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2、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教学重点熟读、背诵。教学难点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诵读法。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教学流程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探求学习的兴趣。二.自主探究作者简介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对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以便深入学习,感悟作者情感。三.合作交流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环境。提问: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声中杜鹃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寞之情。上阕写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这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气。表现了词人在贬谪期间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入境动情,领会意境美四.教师解惑解题“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五.师生小结《浣溪沙》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在挫折面前不但没有气馁,而是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那么读完这首小词,同学们认为苏轼还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感慨时光流逝、珍惜时光等)有感情地跟着录音读一遍,齐声再读一遍。六.课堂练习1、背诵这首词2、《浣溪沙》这首词体现了词人对生活抱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没有因为受挫而消极沉沦。这引发我们产生一些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写出来吧。(100字左右)巩固对诗文的理解。(其他环节)拓展延伸,积累运用欣赏并积累唐诗宋词中描写月亮的诗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抒发思乡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抒写亡国之痛。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抒写男女离情别恨。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抒写男女离别相思。)知识积累板书设计浣溪沙溪边兰草上阕:写景三幅画面松间沙路清新幽雅雨中杜鹃下阕:抒怀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反思(评议)

 

级晏殊《浣溪沙》教案
上一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学设计    下一篇: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