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第3课《乡愁》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名称乡愁教学目标1.对四个意象情感的理解;2.朗读节奏的划分和重音及感情的表达。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意象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的“意”与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与场景的“像”在诗歌语言中的结合,意象具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往往难以理解;2.新体自由诗的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朗读现代诗歌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难点分析1.学生往往对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意象”及其寄托的情感难以理解;2.无论是对诗歌的节奏划分,还是对重音的标注,对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难度。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ppt幻灯片图片等直观展示法,了解诗歌内容及朗读技巧;在朗读中体现诗歌的美及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播放多媒体朗读视频,让学生多感官接触,加深对朗读的理解。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1.导语:乡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诗歌宝库里的一壶陈酿,现在,我们一起品味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以及它的朗诵。2.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生于江苏南京。他多年漂泊海外,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游子思乡之情是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故而有“乡愁诗人”之称。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任务一: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1.思考:(1).诗人借助什么具体事物表现乡愁的?(2).这些事物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的?2.明确:小时候作者离家在外求学,惟有通过写信的方式,把乡愁寄情于那小小的邮票。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长大后,与爱人分离,这时候的乡愁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表达夫妻分离的相思之苦。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把诗人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坟墓表达的是与母亲天人相隔的凄苦与遗憾。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把诗人和大陆隔开了,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期盼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深化主题,余味无穷。理解诗歌是内容:(板书)小时候——邮票母子离愁长大后——船票夫妻离愁后来——坟墓丧母哀愁现在——海峡思归浓愁内容和主题: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以时间为序,设计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追忆个人的经历。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任务二:指导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1.方法指导:(1).节奏(节奏缓慢,语调深沉)(2).重音(名词、叠词)(3).感情(层层递进,可适当运用颤音,表达伤心之情。)乡愁 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以第三、四节诗为例,教师通过朗读对比示范,让学生在对比中懂得其中的效果。3.播放一段《乡愁》全诗的精彩朗诵视频。课堂练习(难点巩固)请学生练习深情朗诵《乡愁》,通过朗读,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小结这首诗歌以“愁”为主调,运用重章叠词,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朗读时节奏要缓慢,在平稳中找到跌宕,在规整中找到参差,在重音中读出差别,或抑或扬,要读出变化,读出感情,读出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第3课《乡愁》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教案    下一篇: 第3课乡愁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