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13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4、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重点难点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品味文章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落实本节核心概念重点难点的方法讨论,品读。本节中设计的五到七个主要课堂提问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文中1-6段写什么?与后文中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第一间小屋是怎样的?作者是怎么描述的?第二间、第三间小屋又是怎样的?作者分别怎样描绘的?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观点、我们说出胡话及我们发表的意见”?本节教材可以创新发挥的点本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的是建设心灵的问题,因此阅读此文需要感悟,要加强个性化胡阅读,这一点可以创新发挥。对于优秀学生可进行提升的设计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以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种结构。本节中落实的典型例题习题作者说的三间小屋指哪三间?分别住着什么?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课文1-6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基本的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导入课文。检查字词宽宥()自惭形秽()憎恶()轻觑()赘余()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浏览全文,思考: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明确(板书):盛着爱恨——爱恨——光明温暖盛放事业——规划耕耘——坚固优雅安放自身——珍视自我——独特安稳2、文中1-6段写什么?与后文中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讨论、明确: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作者对两句明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心灵空间的理解。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四、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概括第三间小屋的特点。2、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3、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话及自己的意见”?4.理清逻辑:(1)学生讨论:有人认为三间小屋之间是并行平列关系,你同意吗?(2)教师小结:是啊,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是精神的栖息地。“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五、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讨论: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谈一谈你的看法。教师小结: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六、归纳主旨。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七、鉴赏语言。1.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鉴赏,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风格。2.教师小结语言特色:华丽而不失朴实,深刻而不失平淡,睿智而不失真诚。3.师生共同配乐朗读。八、拓展延伸。1.拓展讨论: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2.拓展美读:师生朗诵毕淑敏散文《造心》第16、17自然段。附板书:/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13
上一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17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