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14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宽宥、游弋、轻觑、广袤、自惭形秽、俯拾即是”等词语。2.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4.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教学重点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和关系。2.品味文章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第三间小屋中“自身”的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精神的三间小屋》。(板书课题)二、自我研学(一)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2)背景链接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家”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身体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宽敞,可人们是不是也该想到“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需要拓宽,也需要达标呢?正如书中所说,“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是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2.生难字词(1)字音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下(huī)广袤(mào)赘余(zhuì)窗棂(líng)坍塌(tān)要诀(jué)困厄(è)襟怀(jīn)灼晃(zhuó)自惭形秽(huì)憎恶(zēngwù)(2)词义【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品种繁多。【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二)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第一部分(第1~6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一层(第7~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的小屋。第二层(第9~13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我们的事业的小屋。第三层(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三、合作探究(三)精读课文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明确:(1)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2)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3)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2.第1~6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明确: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第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的心灵活动空间的思考。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明确: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5.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明确: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四、当堂演练(四)总结课文1.课堂小结这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2.拓展延伸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3.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拓展美读:师生朗诵毕淑敏散文《造心》第16、17段。五、板书设计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盛着爱恨——光明温暖盛放事业——坚固优雅安放自身——独特安稳六、教后反思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14
上一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19    下一篇: 九上语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