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1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方式方法】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出示课题,那么请问《红楼梦》是属于文学还是艺术呢?对,是文学,那我们从本课的题目上来看,就知道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了,即一:文学经典——《红楼梦》,二:艺术国粹——昆曲与京剧。新课讲授红楼梦1.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题名《红楼梦》。)2.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3.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提示: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4.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中的影响:不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问世以后,在民间流传开来。它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至今,已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5.联系前面学过的明朝小说,概括明淸小说发展的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题材;②市民阶层的扩大,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增多;③印刷业空前发达。(二)昆曲与京剧艺术1.概述: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①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②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③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种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④市民阶层的扩大。2.昆曲①播放昆曲《牡丹亭》片段,让学生体会一下昆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②昆曲的发展: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到明朝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艺术特色:集中体观了南曲淸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揉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昆曲的衰落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原因:因循守旧,作品庸俗,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的兴盛到衰落,说明一种艺术要保持长盛不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鲜的东西。3.京剧(1)播放《京剧》的宣传片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导学案的习题。(2)概述京剧的诞生:四大徽班进京一一“皮黄戏”(京剧、京戏)(3)概述京剧:戏曲剧种。形成于北京,流行全国。它以徽调、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演变而成。自咸丰、同治以来,经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创立和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对各剧种影响很大,被称为“国剧”。脸谱及角色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和许多分支,各描较为夸张的脸谱。服装称为“行头”,突出装饰美,式样以明代服装为基础,不同朝代的人物均可穿着,但随身份、年龄、职业而区别。传统剧目在一千个以上,在舞台上广泛流传的有二百多个。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戏剧专有名词,让学生大致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即可。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京剧目前不景气的看法,提出振兴京剧艺术的建议等。四、课堂小结明清小说和戏剧的繁荣,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艺的需要。【课后作业】完成对应课时练习。附:板书设计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10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15    下一篇: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1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