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选择题1、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2、战国以前的印章统称为“玺”,秦统一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用玺,官员和百姓的印章只能用印。以后封建社会中历代王朝大体沿袭这一制度。下列印章按朝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清朝顺治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宝印b.秦朝铜印c.宋朝象牙质印A、abcB、bcaC、acbD、cba3、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4、美国汉学家费正淸在谈到中国清朝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政策是()A.对外开放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汉化政策5、图4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6、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7、图中所示建筑曾设有清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里面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这一机构是()A、中书省B、内阁C、东厂D、军机处8、从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这一过程表明()A.君权日益加强B.地方权力过大C.君权日益衰弱D.丞相权力增大9、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辖,设置了()A.宣政院 B.台湾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10、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相声节目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内容都穿插其中。上述古典文学名著成书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1、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 D.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A.张仲景——《本草纲目》B.祖冲之——活字印刷C.吴道子——《洛神赋图》D.宋应星——《天工开物》13、郑和木姓马,云南人,初名三保。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主要是因为()A.开通丝绸之路 B.七下西洋 C.六次东渡日本 D.西游天竺取经1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闭关锁国”政策表现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影响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A.① B.② C.③ D.④15、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A.元朝后期B.明朝前期C.明朝中期D.清朝前期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17、“名片”,是现代人们自我介绍、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纵观华夏历史,两千年前的丝绸、一千年前的瓷器和五百年前的茶叶都名符其实地成为古老中国的“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一世纪的一天,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1)据材料一,丝绸这张“名片”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送达罗马的?当时中国丝绸业高超的生产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有答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七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