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音版音乐 > 八年级下册

《姹紫嫣红》教案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姹紫嫣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品味戏曲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体味杜丽娘人性的复苏、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教学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了解汤显祖及《牡丹亭》。1、关于作者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zhì、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2、关于作品《牡丹亭》《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3、简介常识,了解戏曲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人物:旦贴词牌名-----宋体五号外加黑括号4、补充注释:(1)断井颓垣(yuán):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2)忒(tui/tēi):太。“锦屏人”句意谓:深闺中的女子太不珍惜这美好的春光。这是杜丽娘感叹自己平时得不到领略春色的机会,有负于大好春光。(3)“牡丹”句:牡丹花更好,但它开于春末,怎能占位于春花之先呢?这里借花喻己,有叹息青春蹉跎之意。(6)凝眄(miǎn),(7)翦:剪刀声。(8)观之不足:看不厌。(9)过遣:打发日子。三、整体感知、赏读曲词。1.浏览全篇描述剧中图景。2.选段富有诗情画意曲子,巧妙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皂罗袍】杜丽娘面对着怎样的春色?她的心理如何?小结:《游园》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短短六支曲子使我们仿佛跟随杜丽娘游了一次花园,不但领略到鸟语花香,满园春光,而且感受到女主人公细微复杂的心理脉搏,听到了如怨如诉的内心独白。这也是这出戏至今生命不衰的重要原因。

 

《姹紫嫣红》教案2
上一篇:《姹紫嫣红》教案1    下一篇: 《姹紫嫣红》教案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