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5.1法不可违练习题五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选择题1.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次日,30名扑火英雄不幸牺牲。四川攀枝花籍男子郑某却在微信群发布侮辱灭火英烈的言论,造成了社会不良影响。最终,郑某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郑某的行为属于()A.严重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2.小刚与李明、小群在观看电影时大声喧哗、打闹。他们的行为属于()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D.违反了宪法3.中学生小明和爸爸一起出去吃饭,爸爸在喝了很多酒之后还要坚持开车回家,小明进行了劝阻。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哪些可以成为小明劝阻的正确理由()①喝酒不开车,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社会负责②酒后驾车是一种违法行为③喝酒不开车,有利于保障公共安全④喝酒不开车,是珍爱生命的表现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刘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刘某的行为属于()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5.胡某为吸引粉丝表演了一段“无人驾驶”,在开车过程中打开驾驶室车门,迅速下车,跟随车辆步行一段,再上车继续驾驶。视频上传到网络,还没等到点击量上升就被举报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他被交警扣分罚款。胡某的行为()A.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B.是民事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该受行政处罚6.陇南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在一天内,西和县一名男子疯狂骚扰“110”,连续拨打“110”接警电话,谎报匪情60余次,严重干扰了“110”正常接警。西和县公安局依法对扰乱公共秩序、浪费公共警力资源的行为当事人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但男子觉得自己只是开玩笑,公安机关的处罚未免“小题大做”。下列对该男子的行为认识错误的是()A.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B.属于行政违法行为C.属于民事违法行为D.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了社会秩序7.前不久,北京某医院门口,两名女护士下班时刚要打开被自己私自上了锁的共享单车,就被巡逻民警抓个正着,两人被行政拘留5日。两名女护士私锁共享单车的行为()①属于不文明行为②是不道德行为,但不违法③属于违法行为④应受刑罚处罚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19年1月开始,柳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酒驾”、电动自行车违章驾驶等行为。关于“酒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B.“酒驾”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应追究责任C.“酒驾”是犯罪行为D.因“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9.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违法行为就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②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③违法行为是指一般违法行为④违法行为危害社会,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④10.某歌手因容留他人吸毒,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知名二人转演员魏某因向他人提供毒品,被沈阳警方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1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下列对民事活动及民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B.民事权利是指公民的财产权C.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都属于民事活动D.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12.初中生刘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移走了路段上的一处施工指示标志。被巡警发现后,刘某被带进派出所,受到了严厉批评,还被罚款100元。事情传到班上,引起了大家的争议,有人认为民警对他的处罚太重。在下面的评议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刘某的做法不对,但属于道德问题,不牵扯法律B.移动施工指示标志的行为当然违法,如果后果严重,其行为就构成犯罪C.刘某破坏公共安全,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该受罚D.刘某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违法,我们都应吸取教训二、非选择题13、材料一:小李和小谢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骂人,现在已是某中学16岁的在校生,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

 

5.1法不可违练习题五
上一篇:5.1法不可违测试题七    下一篇: 5.1法不可违练习题六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