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课件PPT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法不可违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也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自己挣钱。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些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员发现了,把他送到派出所。本来自尊心挺强的一个学生,结果在这件事上丢了大面子。运用你的经验:2去拿建筑工地的铁卡子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思考?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行为导致形成增强法律意识,遵守规则,自觉守法,杜绝违法避免措施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么?3融入生活:请大家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我们可以做?有哪些事情我们应该做或者必须做?有哪些事我们不能做?你依据的标准是什么?4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法律是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5我国的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探究活动:违法无小事情景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不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48页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完成课本第47页“合作与探究”。民事违法行为6情景二:李某等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行政违法行为7情景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刑事违法行为8二、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9三、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和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10四、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2)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对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11练一练:下列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1、乙、丙两人因航班延误而大闹机场,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各处以200元罚款。2、乙因逆向骑车被交警罚款50元。3、乙将甲价值700元的自行车弄坏后,拒不赔偿。4、甲、乙因琐事打架,导致乙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眼视网膜脱落。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12(1)开玩笑犯法吗?(2)如果人们无意中犯法,可以原谅吗?有一个留学生,在乘坐的飞机上,笑嘻嘻地递给空中小姐一张纸条,写着:“我身上有炸弹,我要劫机。”空姐笑了笑,取走了纸条。当飞机降落时,地面上许多警卫人员荷枪实弹把飞机层层包围。虽然那个学生大喊:“我只是开个玩笑,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们可以作证。”但是没有用。他被押上警车,并要面对法律的裁决。谎报如果玩笑触犯到法律底线,造成社会危害,则犯法。不可原谅。故要求知法懂法。探究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314谎报险情、破坏公共设施、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指:1、扰乱公共秩序2、妨害公共安全3、侵犯人身权利4、侵犯财产权利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15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展出,以招徕顾客。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违反合同法违反民法违反著作权法民事违法行为16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17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请举例说明。18融入生活: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行为19五、行为提升:远离违法行为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为了我们能够拥有一个和谐稳

 

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课件PPT
上一篇:法不可违课件24    下一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