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2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教材简介:本框题是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学习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以及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目标预设:总目标: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课程目标”中的“能力”和“成长中的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或作出违法法律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收到法律的制裁,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具体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2.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四、设计理念:《201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本课程要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为基本原则。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有偏差。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却不能认识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从而不能自觉遵守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他们对于法律和犯罪了解的知识并不多,法治观念淡薄。基于以上,本课意在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梳理法不可违的观念,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五、设计思路:通过疫情当中的故意隐瞒旅行史造成疫情蔓延要被追责的案例来引出课题,得出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通过对课前调查的分析得出违法行为的含义并强调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一定是违法行为。紧接着进行对学生学案课前的自主学习进行检测来完成违法行为的分类并通过即学即练来进行巩固。下一步通过讨论来得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系并通过即学即练巩固。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播放故意瞒报旅行史造成疫情蔓延要被追责的视频,提问:1.故意瞒报旅行史造成疫情蔓延违反了哪些规则?生:道德、法律为什么会被追责?生:因为违反了法律。师:违反了法律会被追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一起走进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设计意图:通过最近发生的事情来让学生体会人们行为的底线应该是法律,而不是道德。通过视频总结出法不可违,如果违法了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上课环节:一、课前调查,探究违法行为的含义课前调查:你认为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学生回答中有破坏公物,追问破坏公物一定是违法行为吗?生:违反了道德和纪律,不是违法行为。教师呈现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含义: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违法行为理解的误区,特别是一些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从而来总结出违法行为的含义。自主学习检测,对违法行为进行分类(1)依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依据违反法律分定义举例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不履行合同、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等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破坏公共设施等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等(2)依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依据社会危害程度分定义危害程度承担责任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相对轻微行政制裁(罚款、行政拘留等)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赔偿等)严重违法行为/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最严重刑罚处罚(主刑、附加刑)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给学生发学案填空,让学生自主预习,特别强化按照两种分类依据对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即学即练,巩固新知判断以下案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1.一路口,五分钟竟然有28辆电动车闯红灯。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2.老赖欠钱不还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3.近日,一汽车司机闯红灯与车辆相撞致4人死亡。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设计意图:通过即时的训练,巩固新知,发现学生的误区或不理解的地方,针对性教学。小组讨论,探究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小组讨论要求:1.时间为5分钟。2.在学案上记录3.音乐停讨论截止。4.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发言,注意文明礼仪。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22
上一篇: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课件    下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教学设计2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