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析法治案例,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防微杜渐。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反行为,提高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一般违法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知道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题播放《今日说法》栏目20周年版节目。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今日说法栏目走过的历程,体会法律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观看节目,感受节目的震撼作用,通过节目引出本节课的主线“今日说法”。今日说法之违法无小事(一)违法无小事案例一《违法驾车》出示问题1.这样的车,你敢坐吗?为什么?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知识点1.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违法行为案例二《儿子被贴罚单,父亲上门理论结果知道自己也违法了》知识点:2.违法行为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违法行为的分类结合教材P48第二三两段和相关链接文字,完成下面的表格。在填表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概括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看《违法驾车》视频,思考1.这样的车,你敢坐吗?为什么?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法律的作用。1.说一说什么是违法行为。2.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3.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违法行为的分类4.学生阅读教材,同桌合作形式完成填表。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对学习的向往。引入到:法律的作用学习,并归纳出法律的三个作用。(二)本环节利用教材中的三个镜头通过表格形式比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两种分类,最重要的是明白: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今日说法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三)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案例三《身边这些行为做了你就违法了》2.安排小组,布置活动:找一找身边的违法行为。教师就小组成果进行点评。3.典型违法行为分析:学生主持《今日说法》分析青少年学生骑电动车这一典型的违法行为[来源:学1.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寻找身边的违法行为,一人负责记录。3分钟后展示小组成果。2.学以致用,4名学生演绎《今日说法》,让学生对违法行为真正认识,知道今后自己怎样做,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1.本活动旨在让学生发现身边的违法行为,锻炼学生能力,明白: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不要已经违法而不自知,不要受到非法侵害而不追究法律责任。今日说法之遵章守法规范行为(四)教材P511.通过前面的学习,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我们应该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1.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我们要远离违法犯罪,遵章守纪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共享收获教师对板书进行归纳,课堂总结、教师寄语。师生互动,根据教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梳理知识脉络,达成教学目标。板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教案
上一篇:法不可违教案六    下一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五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