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5.2预防犯罪练习10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选择题1.判断一种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这种行为行是否符合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A.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B.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C.犯罪是一种触犯婚姻法的行为D.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2.“CCTV”年度法治人物李竹奎,积极组织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把干部的政策法律理论学习和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干部的法治观念。李竹奎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②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④宣传法律知识,做普法的人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C.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D.剥夺政治权利、罚金4.下列各种处罚中,不属于刑罚的是()A.拘役B.有期徒刑C.剥夺政治权利D.罚款5.孙某专门在大众浴池实施盗窃,先后三次在被害人不备的情况下,盗窃手机、现金、首饰等财物。孙某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经红桥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刑,罚金是附加刑②法律只对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③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只要违法就会受到刑罚处罚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6.某中学一名女生遭四名女生扒光衣服殴打拍照上传网络,四名施暴女生以故意侮辱妇女罪分别领刑,其中三名被告人案发时还未成年。这一案例警示我()A.即便未成年,校园施暴若触犯刑法也会领刑B.遏制校园暴力我们无能为力,只能依靠法律C.避免与他人争吵,学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D.面对校园暴力,要学会规避,善于巧妙化解7.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③触犯了我国刑事法律④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百名红通”1号人员杨秀珠贪污受贿一审获刑,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十万元。此案警示我们()①法不可违,违法必究②违法即犯罪,需承担法律责任③犯罪行为必受刑罚处罚④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权威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看了某个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被判处死刑的新闻后。小明在周记中写道:“那个领导干部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受到了行政处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处以罚款16万元,没收所有非法所得。他受到这样的处罚也是罪有应得。”小明的周记中对法律名词的使用有几处错误()A.2处B.3处C.4处D.5处10.林某(15岁)在某小学门口抢劫小学生,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这说明()A.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B.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C.只有犯罪行为才具有社会危害性D.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犯罪行为也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二、非选择题11、虽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但仍有人违反交通规则;虽然都明白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但仍有人酒后驾车,甚至醉酒驾驶;虽然都清楚吸毒贩毒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但仍有人铤而走险……这些现象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人民规则意识的淡薄和法治观念的缺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氛围。你校法治宣讲团将要举办一次“你我与法同行·共创精彩人生”宣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⑴请你给居民讲讲规则意识淡薄、法治观念缺失的危害。⑵请围绕“守法光荣、违法可耻”这一主题向居民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2、15岁的中学生牛牛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他不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之后,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

 

5.2预防犯罪练习10
上一篇:5.2预防犯罪测试题    下一篇: 5.2预防犯罪练习题二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