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渡荆门送别》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诗歌内容,有感情地唱背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讨,品析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处理方法:重点:感悟诗歌意境,唱背全诗。难点:激发想象,再现诗歌画面。处理方法:朗读与感悟,讲授与联想相结合,解决上述重难点。三、教学方法:“诗译联赏”法、讲授法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结合李白送别诗)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念友谊,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来绘离别,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叙不舍,也用“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来展旷达。此次,他告别家乡,“南穹苍梧,东涉溟海”。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渡荆门送别》,与他一起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二、出示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1、感知内容,唱背诗歌。2、品析语言,感悟意境。3、深读体会,品味情感。三、初读诗歌,明确内容1、初读明确,诗歌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2)进入角色,进入情境。(3)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如:语速的快慢、语调高低、语音的轻重、语句停顿等。2、听读诗歌,注意读对字音、节奏。(视频播放)3、再读诗歌,注意读出感情。渡荆门,到楚地,好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齐读诗歌,体会作者此时的感受。学生大声齐读。4、诗歌格律韵脚朗朗上口,将其谱曲也别有感觉。请同学们听音律,尝试跟唱。四、深读诗歌,感悟意境1、李白生平经历简介。(一)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经历,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701—725二十五岁以前的蜀中生活时期李白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师:这时的李白有着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2.726—742二十五岁第一次出蜀,至四十二岁之前第一次漫游时期,开元十四年(726),二十五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风格已经成熟。师:不难看出,初次出蜀的李白依然意气风发,他唱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却也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离别情。3、742--744四十二岁至四十五岁,应召入长安,三年供奉翰林期间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师:被贬的李白纵说出“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情感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4.744—755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十载重新漫游时期744年,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正是这一时期李白的真实写照。5.755—762五十五岁至六十二岁,从“安史之乱”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直至去世755年,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762年,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师:《早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正可谓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老师补充: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对这一段游历生活有这样描述,“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__________“月、酒、剑”是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仗剑”让我想到李白壮游时期任侠意气、指点江山的豪迈。“辞亲”则又使远游途中多了一份对家乡

 

八年级语文上《渡荆门送别》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教案    下一篇: 唐诗五首教案五课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