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六三制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朗读文本,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2、感受罗素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目录介绍罗素情景导入他集诸多身份于一身:哲学巨星、文学大师、数学家、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等。在充满传奇的一生即将落幕之前,他以饱含情愫的文字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罗素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行勋章。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濒临()俯瞰()震颤()遏制()释义:遏制:飓风:深渊:走进文本走进罗素请同学们对照原文与老师修改后的文章,看看老师做了哪些变化?这样修改是否合适呢?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既然这三种感情给作者带来痛苦,那又为什么一直追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这句话以形象的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的情感体验。这种孤寂是冰冷的,它犹如黑洞一般吞噬了作者的心。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就越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对爱情的热切追求。作者追求美好,追求爱情,爱情给作者带来的是心情的愉悦、人世的温暖、是如仙境般让人沉醉的美好,作者在追求爱情中获得了幸福。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资料卡:罗素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幼年的罗素是孤独的,他经常在祖父荒凉的官邸里散步、冥想,是书本和数学把他从孤独与绝望中拯救出来,他11岁时迷上了欧几里得几何,18岁入剑桥大学读书,他一生著书71种,论文写了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政治、历史、宗教、社会学等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罗素从80岁时开始写小说,他的散文在英国文学中享誉甚高,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作者一生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是知识带他走出孤独,走向更大的世界,同时他用知识去创造,去追求。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带他走向快乐。从他对知识方面的追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云霄”指美好的理想境界;“尘世”指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思考:作者对爱情和知识的追求,给作者带来的是快乐和幸福还有成就感,从他成就来看他已经实现了自我,为什么又将目光投向现实世界,让自己深陷这些痛苦中呢?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曾2次因反战而入狱。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因参与核裁军的游行被拘禁7天。1967年他和萨特还成立了民间法庭——“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罗素有着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有着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关心的是人类的苦难,是个人自我层面的追求到超越自我大我意识的转变,是在更高层次实现人生价值。罗素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中有美好也有痛苦,有理想也有现实,他的对人类的拳拳关爱之情,让他的生命熠熠生辉。拓展延伸反观自身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你还能举出几个呢?请举例谈谈。“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罗素的一生,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生命短暂易逝,需要倍加珍惜,如何度过这有限的岁月?我们又为什么而活着呢?请你用文字勾勒你生命的蓝图!勃兰兑斯《人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件PPT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